全文
大衛·米勒1瑞秋Detrie2丹尼爾Paull2喬治·羅南2 *
1私人執業,美國2中密歇根大學,密歇根州普萊森特48859,美國
*通訊作者:喬治·羅南,中密歇根大學,美國密歇根州普萊森特山48859電話:9896218994;電子郵件:ronan1gf@ cmich.edu
對於患有慢性精神疾病的患者來說,精神病院的住院費用很高,許多住院的精神病人在出院一年內再次住院。除了財政壓力之外,這種“旋轉門”現象也會對社會調整產生負麵影響。本研究探討出院時評估的個人問題解決能力是否可以預測再住院的可能性。從3家農村精神病院招募的204名患者參與了本住院研究。就在出院之前,參與者完成了生活壓力、症狀嚴重程度的測量,以及一份自我報告和一份基於社會問題解決能力的測量。出院後3個月和6個月隨訪評估精神症狀和再住院率。在控製了相關的預測變量後,基於社會問題的績效測量預測了3個月後的再住院,而自我報告的問題解決預測了3和6個月時的自我報告的精神症狀。
精神病住院治療;重新接納;接受過;旋轉門現象;解決問題;精神病複發
盡管對慢性精神疾病的精神治療和基於心理的門診治療取得了進展,但為了提供安全的治療環境和減少有害行為,急性住院是必要的。在美國,精神疾病是18-44歲人群住院的第三大常見原因,有480萬人將精神疾病作為主要診斷就診於急診室(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2017年)。醫療保健研究和質量機構報告稱,大約210萬人因精神健康問題住院,自2005年以來增長了20.1%。beplay最新下载在這些個體中,治療最多的診斷是情緒障礙,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障礙[1]。盡管精神病住院人數有所增加,但用於這些住院的費用卻較少,而在所有其他類別的住院費用都增加了[2]。
有精神病入院史的患者存在後續精神病住院的持續風險[3]。Haywood TW,等人[4]將這種現象稱為“旋轉門”問題。Zhao和他的同事[5]報告稱,23%的患者在第一次就診[5]後的3到3個月內再次住院。在這個樣本中,33%的患者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不明性精神病,31.4%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17.9%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症。該研究還證實了以前的發現,一個人一生中精神疾病住院的次數顯著增加了再次住院的幾率[5]。據估計,七分之一的精神疾病患者在[6]的一個月內再次入院。
精神病學診斷和其他患者特征與重複精神病學入院有關。Lyons JS等人[7]描述了自我護理能力差、症狀嚴重程度較高和病前精神病理的患者更有可能在6個月後再次入住精神醫院。其他人觀察到,沒有遵守[8]藥物治療方案或報告支持性家庭結構較差的患者再次入院的風險更大。不足為奇的是,過去經曆過多次住院或症狀較早出現的患者再次住院的風險也更高[9]。
許多已確定的精神疾病再住院的危險因素包括由精神病理、家庭功能障礙和一般較差的應對技巧引起的嚴重痛苦的經曆。人們識別、評估和補救壓力環境的認知行為過程被稱為社會問題解決。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生活功能低下和精神障礙的一個危險因素,包括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10-12]。
社會問題的解決被定義為一種靈活的、多成分的反應,通常在隱蔽的水平上起作用。因此,社會問題解決的測量和評價具有挑戰性。盡管社會問題解決的自我報告具有易於管理和評分的好處,但這些措施容易受到響應偏差的影響,如社會可取的響應[13]。在精神病住院的背景下,社會可取的反應可能誇大或掩蓋問題解決的缺陷,導致頻繁的再入院。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訂(PPSS-R)[14]被設計為解決問題技能自我報告評估的替代方案。PPSS-R使用主題統覺測試[15]來喚起臨床相關的人際主題和解決問題的反應。而不是評估問題的解決通過在自我報告中,PPSS-R是一種基於績效的衡量方法,它使用社會問題解決模型作為紅字[16]對回答進行編碼。
這項研究評估了出院時的社會問題解決能力是否可以預測出院後3個月和6個月的精神症狀和再住院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假設,在控製了其他確定的精神疾病再住院風險因素後,社會解決問題的技能可以預測精神疾病症狀和再住院。我們還假設,基於社會問題解決績效的測量(PPSS-R)[14]比自我報告測量(spi -r)[17]更能預測再住院。
參與者
參與者來自三家中西部農村的精神病院。在研究期間,每家醫院每周訪問三次。計劃在48小時內出院的患者被要求參加一個項目,評估可以預測再住院的因素。566名患者中總共有300人被要求參與;其餘266人要麼比預期提前出院,要麼不顧醫囑出院,要麼在出院前無法見到主要調查人員。
55名(18%)的潛在受試者拒絕參與,而41名(14%)患者因主要與癡呆相關的法律能力不足而被認為不符合資格。因此,在接觸的300名患者中,204人(68%)符合資格要求並同意參與。三家醫院的可用參與者與實際參與者的比例沒有顯著差異,來自三家醫院的參與者的百分比模擬了精神科住院設施的總體規模(45%、44%和10%)。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者最多可以賺到10美元;完成3個月的後續麵試需要5美元,完成6個月的後續麵試需要額外5美元。表1給出了樣本的人口統計信息。
變量 | 值(N= 204) |
人口統計資料 | 米(SD) |
年齡 | 40 (13) |
% | |
男性 | 49 |
女 | 51 |
零之前入學 | 26 |
1 - 2前招生 | 34 |
3個或3個以上的入學記錄 | 38 |
婚姻狀況 | |
單 | 36 |
結婚了 | 32 |
離婚/分居 | 31 |
比賽 | |
高加索人 | 75 |
非裔美國人 | 13 |
印第安人 | 7 |
西班牙裔美國人 | 5 |
診斷 | |
藥物濫用 | 22 |
物質使用 | 7 |
抑鬱症 | 54 |
雙相情感障礙 | 19 |
精神病的過程 | 16 |
焦慮性障礙 | 10 |
適應障礙 | 8 |
人格障礙 | 5 |
共病的診斷 | 32 |
生活安排 | |
獨自一人 | 28 |
與配偶/相對 | 52 |
與朋友 | 9 |
輔助生活 | 1 |
其他 | 7 |
就業狀況 | |
使用 | 46 |
失業 | 54 |
表1:整個樣本的特征信息。
人口統計信息從每個病人的醫療記錄和通過半結構化訪談收集。人口統計信息包括年齡、當前診斷、隨訪聯係信息、性別、先前精神病住院次數、出院後生活安排和種族。在每次隨訪聯係中,收集關於當前生活安排、藥物依從性、再住院和出院計劃中確定的服務利用情況的額外信息。此外,還采用了五種措施進行評價;其中三個評估的是症狀、家庭情感投入或生活壓力,其餘兩個衡量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行為與症狀識別量表(base -32)。行為和症狀識別量表(base -32)[18]是一項基於經驗推導的32項心理症狀自我報告測量,評估了精神症狀。base -32具有合理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和構造效度[18,19]。
家庭情感介入與批評量表(FEICS)。14個項目的家庭情感投入和批評量表(FEICS)[20]用於評估家庭情感投入和批評。FEICS具有合理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和結構效度[18,19]。
生活問題清單(LPI)。這份包含11個項目的生活問題量表(LPI)[21]評估了來自各個廣泛領域的自我報告的壓力水平:就業、健康、生活安排、娛樂和人際關係。參與者使用4分製對每個項目進行評分(0=無痛苦到4=嚴重痛苦)。所有的分析都是用綜合得分進行的,得分來自於各項目的總和。
社會問題解決清單-修訂(SPSI-R)。25個項目的社會解決問題清單-修訂,簡短形式(SPSI-R)[17]評估了自我報告的社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量表具有足夠的內部一致性、重測信度和區分效度[17,22]。
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正(PPSS-R)主題統覺測試(TAT)[15]用於引出口頭反應,隨後使用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正(PPSS-R)[14]進行編碼。PPSS-R使用TAT的卡片來喚起臨床相關的人際主題,這些主題基於13個評分標準進行評估,這些評分標準被分為模擬[17]模型的四個領域(即故事設計、故事定位、故事解決方案和故事解決方案)。PPSS-R已經證明了足夠的內部一致性、測試重測信度和構造效度,包括住院精神病患者[14]。PPSS-R總分越高,說明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越強。一位對參與者信息一無所知的專家評分員對每一份打字的逐字記錄進行了評分。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通過第二個評估者評分5%的逐字記錄進行評估,結果相關係數為0.73。
入選住院單元的成人被第一作者篩選納入。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即他們沒有發育和/或智力障礙,沒有法律上的無能,也沒有明顯的精神病,並且計劃在兩天內出院的患者被要求參加。同意參與的患者完成上述問卷。他們還提供了自己的年齡、性別、種族、出院後的生活安排、自己和熟人的聯係方式等信息。他們被要求提供關於他們目前正在經曆的問題、他們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他們的精神症狀以及他們與他人關係的信息。此外,患者圖表用於收集關於出院計劃、先前住院、診斷、用藥信息以及患者是否有藥物濫用史的信息。
收集出院後3個月和6個月關於再住院、自我報告的藥物依從性、生活安排和利用後護理的信息。精神症狀學和生活壓力源的數量和嚴重程度也進行了評估。如果患者不在,則從照顧者(如配偶或親屬)處收集上述信息。
在204名完成住院部分研究的參與者中,收集了176名(86%)參與者3個月的再住院數據。3個月的再住院和其他隨訪信息直接從151名(74%)前患者和25名(12%)無法聯係到前患者的護理人員那裏獲得。28名(14%)參與者的3個月隨訪信息缺失,因為他們和護理人員都無法聯係上。試圖聯係這些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
159例(78%)前患者獲得了6個月的再住院和其他隨訪信息;數據是直接從129名(63%)參與者的患者和30名(15%)護理人員那裏收集的,因為之前的患者無法聯係上。因此,6個月隨訪的所有方麵均由63%的原始樣本完成。在6個月的隨訪中,17名(8%)參與者既沒有聯係到前患者,也沒有聯係到護理人員——盡管已經完成了3個月的隨訪。在204名參與者的整個樣本中,有27名(13%)參與者無法獲得隨訪信息。在3個月和6個月的隨訪中,護理人員報告兩名參與者自殺了。
組間差異:在比較未隨訪者、3個月隨訪者和6個月隨訪者的人口統計數據時,出現了一些差異。與3個月隨訪組的個體相比,無法隨訪的個體更有可能報告既往精神疾病住院、患有人格障礙診斷、精神疾病入院前獨居、非白種人和年齡更大。與六個月隨訪組的人相比,無法隨訪組的人更有可能分居或離婚,在精神病住院前獨居,非白種人,年齡更大。表2提供了關於組間差異的進一步信息。
三個月 | 六個月 | |||||
變量 | t值 | df | t值 | df | ||
年齡 | 5.77 * * * | 169 | 5.26 * * * | 152 | ||
之前 住院治療 |
4.29 * * * | 167 | 4.34 * * * | 150 | ||
變量 | χ2 | df | n | χ2 | df | n |
比賽 | 14.92 * * | 4 | 196 | 11.77 * | 4 | 197 |
之前的生活 情況 |
9.3 | 8 | 155 | 10.32 * | 4 | 196 |
婚姻狀況 | 6.25 * | 2 | 196 | 7.09 * | 2 | 196 |
Dx的人格 障礙 |
5.8 * | 1 | 198 | 5.433 | 2 | 157 |
表2:無隨訪組與3、6個月隨訪組的人口學差異
注意:*p <0.05, **p <0.01, ***p <0.001
對正態性基礎假設的評估表明PPSS-R數據存在偏差。使用歸一化和非轉換數據的總體結果是相似的;因此,使用原始PPSS-R評分的結果被使用並呈現出來。按再入院分組的關鍵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見表3,用於檢驗出院後三個月和六個月預測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見表4。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PPSS-R評分僅預測出院後3個月再住院,而SPSI評分不能預測出院後3個月或6個月再住院。相反,SPSI的得分預測了3個月和6個月時自我報告的精神症狀,而PPSS-R的得分不能預測自我報告的精神症狀。
又 | 又不送 | |||
變量 | 三個月 | 六個月 | 三個月 | 六個月 |
PPSS-R | ||||
米(SD) | 4.10 (4.74) | 5.71 (5.24) | 6.02 (5.55) | 5.57 (5.44) |
n | 50 | 32 | 117 | 118 |
SPSI-R | ||||
米(SD) | 10.84 (3.54) | 11.78 (3.89) | 11.34 (3.44) | 11.03 (3.33) |
n | 51 | 33 | 119 | 120 |
BASIS-32 | ||||
米(SD) | 1.04 (0.70) | 1.10 (0.60) | 0.75 (0.65) | 0.67 (0.67) |
n | 33 | 18 | 108 | 105 |
LPI | ||||
米(SD) | 7.48 (5.03) | 9.67 (5.05) | 6.88 (5.65) | 6.07 (5.48) |
n | 33 | 18 | 108 | 105 |
FEICS | ||||
米(SD) | 5.64 (1.02) | 4.88 (0.66) | 5.36 (1.08) | 5.29 (1.21) |
n | 30. | 16 | 98 | 118 |
表3:按再入院狀態和隨訪狀態分組的關鍵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
注:PPSS-R =個人問題解決清單-修訂;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訂版;行為與症狀識別量表-32;LPI =生活問題庫存;家庭情感介入與批評量表。
年齡 | pps | SPSI | PH值 | DXSU | MC3M | TH3M | |
年齡 | -- | ||||||
pps | -0.05 | -- | |||||
SPSI | .19 * * | 0.01 | -- | ||||
PH值 | .17 * | 0.09 | 0.08 | -- | |||
DXSU | 16 * | 0.04 | 0.02 | 0.08 | -- | ||
MC3M | 0.02 | 0.07 | -0.08 | 0.04 | 陳霞* | -- | |
TH3M | 0.06 | .19 * | 0.09 | -0.07 | -0.02 | 0.11 | -- |
RH3M | 0.1 | 16 * | 0.07 | -0.12 | 0.12 | -0.04 | -0.01 |
BASIS3M | .20 * | 0.06 | .33 * | 0.03 | -0.04 | 0.06 | 23) * |
LPI3M | 隻要* | 0.09 | 10 * | 0.07 | -0.1 | 0.08 | . 21 * |
FEICS3M | 29 * | 0.04 | 15年* | -0.03 | -0.13 | -0.04 | -0.13 |
MC6M | 0.11 | 0.18 | -0.08 | 0.08 | -0.16 | 29 * * | -0.09 |
TH6M | -0.04 | -0.15 | 0.16 | -0.08 | -0.03 | 年* * | 0.17 |
RH6M | 0 | -0.01 | -0.09 | 點* * | .19 * | -0.1 | 0 |
BASIS6M | -0.17 | 0.1 | .33 * * | 0.03 | 0.02 | 0.13 | -0.16 |
LPI6M | -0.15 | 0.09 | 點* * | 0.05 | -0.12 | 0.11 | -0.1 |
FEICS6M | .20 * | 0.16 | 陳霞* * | -0.1 | 0.02 | 0.05 | -0.05 |
RH3M | BASI3M | LPI3M | FEIC3M | MC6M | TH6M | ||
RH3M | -- | ||||||
BASIS3M | 隻要* | -- | |||||
LPI3M | -0.05 | .77點* * | -- | ||||
FEICS3M | -0.11 | . 21 * | .24 * * | -- | |||
MC6M | -0.04 | 0.16 | 23) * | 0.07 | -- | ||
TH6M | .20 * | 36 * * | 29 * * | -0.18 | .33 * * | -- | |
RH6M | .20 * | 22 * | 22 * | 0 | -0.13 | 0.13 | |
BASIS6M | -0.02 | 尾數就* * | .57 * * | .20 * | . 21 * | .40 * * | |
LPI6M | -0.02 | i = * * | 2 * * | . 21 * | .35點* * | 陳霞* * | |
FEICS6M | -0.09 | 0.17 | . 21 * | 點* * | 0.12 | .19 * | |
RH6M | BASIS6M | LPI6M | FEICS6M | ||||
RH6M | -- | ||||||
BASIS6M | .20 * | -- | |||||
LPI6M | 23) * | 大於* * | -- | ||||
FEICS6M | 0.13 | 32 * * | 。31 * * | -- |
表4:標準變量與預測變量之間的相關性。
注意:N = 198;PPSS=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正總分;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正簡式總分;PH=既往住院次數;藥物濫用診斷;MC3M=三個月服藥依從性;TH3M=三個月接受治療;RH3M=三個月再住院狀況;行為和症狀識別量表-32平均得分。LPI3M=生活問題量表總分; FEICS3M=Family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Criticism Scale Total Score; MC6M=Six Month Medication Compliance; TH6M=Receipt of Therapy at Six Months; RH6M=Re-hospitalization Status between Three and Six Months; BASIS6M=Behavior and Symptom Identification Scale-32 Average Score; LPI6M=Life Problems Score Total Score; FEICS6M=Family Emotional Involvement and Criticism Scale Total Score; *p<.05, **p<.01.
PPSS-R得分較低的參與者在出院時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更有可能在三個月後再次入院。出院時PPSS-R評分與3個月再住院相關,占方差的4%2(1, N = 167) = 4.74, p = 0.03;參見表5。SPSI與3個月時再住院無顯著相關,而問題解決技能的測量也與6個月時再住院無顯著相關。
R2 | B | SE | Exp (B) | p | |
PPSS-R | 0.04 | 0.73 | 0.04 | 1.08 | 0.03 |
表5:再入院三個月問題解決能力的簡單回歸分析。
注意:n = 167;PPSS-R=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正總分
分層線性回歸評估了出院時的解決問題技能(用PPSS-R衡量)是否預測出院後三個月內的再住院,在控製了年齡、既往住院次數、藥物濫用診斷、三個月後的後護理利用、三個月時的藥物依從性、三個月時的家庭情感參與和批評之後。如上所述,在先前的研究中,這些變量與再住院有關[8,9]。這些控製變量以塊形式輸入(第1步),然後是用PPSS-R測量的問題解決能力(第2步)。以塊形式輸入控製變量占3個月再住院相關方差的11%。隨後進入PPSS-R評分顯著增加了與再住院相關的方差百分比至19%;參見表6。因此,出院時的PPSS-R評分能夠預測三個月的精神疾病再住院,即使在控製了之前確定的與精神疾病再住院相關的相關因素之後。
R2 | B | SE | Exp (B) | p | |
步驟1 | 0.11 | ||||
年齡 | 0.04 | 0.02 | 1.04 | 0.04 | |
前招生 | -0.09 | 0.05 | 0.91 | 0.07 | |
藥物濫用dx | 0.04 | 0.65 | 1.04 | 0.96 | |
藥物依從性 | -0.25 | 0.43 | 0.78 | 0.55 | |
收據的治療 | 0.18 | 0.51 | 1.2 | 0.72 | |
FEICS3M | -0.19 | 0.23 | 0.82 | 0.4 | |
步驟2 | 0.19 | ||||
PPSS-R | 0.12 | 0.05 | 1.13 | 0.01 |
表6:三個月再入院控製變量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7;FEICS3M=三個月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PPSS-R=個人問題解決係統修正總分
在控製相關風險因素後,進行分析以評估解決問題技能是否會繼續預測3個月和6個月後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由於PPSS-R測試的解決問題能力與3個月或6個月時的精神症狀水平無關,因此僅將SPSI-R短表測試的解決問題能力納入分析。線性回歸分析將自我報告的問題解決能力作為唯一變量,結果顯示出院時問題解決能力較差的個體在三個治療階段都更容易報告精神症狀複發,F(1139)=16.98, p<0.001, 6個月隨訪,F(1121)=14.53, p<0.001。在3個月和6個月時,社會問題解決占方差的約11%;參見表7。
B | β | R | R2 | p | |
SPSI-R | |||||
三個月隨訪 | -0.06 | -0.33 | 0.33 | 0.11 | < 0.001 |
六個月隨訪 | -0.06 | -0.33 | 0.33 | 0.11 | < 0.001 |
表7:問題解決能力與報告精神症狀的簡單回歸。
注:三個月數據N=140;6個月數據N=122;SPSI-R簡寫=社會問題解決清單-修訂簡寫
分層線性回歸評估出院時自我報告的解決問題能力是否預測出院後3個月的精神症狀,在控製年齡、既往住院次數、藥物濫用診斷、3個月時的後護理利用、3個月時的藥物依從性、3個月時的家庭情感參與和批評。在3個月時,以塊形式輸入控製變量占與精神症狀相關方差的12%。隨後的SPSI評分顯著增加了與再住院相關的方差比例至20% (p=0.001)。也就是說,出院時的SPSI評分在預測出院後三個月的精神症狀方麵具有顯著意義,即使在控製了先前確定的與精神疾病再住院有關的變量之後;參見表8。
R | R2 | B | β | SE | p | |
步驟1 | 0.35 | 0.12 | ||||
年齡 | -0.003 | -0.07 | 0.01 | 0.47 | ||
藥物濫用dx | 0.16 | 0.09 | 0.17 | 0.35 | ||
收據的治療 | -0.3 | -0.21 | 0.12 | 0.02 | ||
沒有之前的住院治療 | 0.01 | 0.08 | 0.01 | 0.35 | ||
藥物依從性 | 0.11 | 0.09 | 0.11 | 0.3 | ||
FEICS | 0.04 | 0.07 | 0.06 | 0.43 | ||
步驟2 | 0.45 | 0.2 | ||||
SPSI-R總 | -0.06 | -0.3 | 0.02 | 0.001 |
表8:三個月報告精神症狀的控製變量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8;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正簡式總分
6個月時,分層線性回歸中控製變量的輸入占到出院後6個月精神症狀相關方差的26%。隨後進入SPSI評分顯著增加了與6個月精神症狀相關的方差比例至29%,p=0.04。也就是說,出院時的SPSI評分在預測出院後6個月的精神症狀方麵具有顯著意義,即使在控製了先前確定的與精神疾病再住院有關的變量之後;見表9。
R | R2 | B | β | SE | p | |
步驟1 | 0.51 | 0.26 | ||||
年齡 | -0.01 | -0.12 | 0.01 | 0.16 | ||
藥物濫用dx | 0.1 | 0.05 | 0.16 | 0.53 | ||
收據的治療 | -0.41 | -0.3 | 0.12 | 0.001 | ||
沒有之前的住院治療 | -0.001 | 0.01 | 0.01 | 0.96 | ||
藥物依從性 | 0.13 | 0.12 | 0.1 | 0.19 | ||
FEICS | 0.11 | 0.17 | 0.05 | 0.05 | ||
步驟2 | 0.54 | 0.29 | ||||
SPSI-R總 | -0.04 | -0.18 | 0.02 | 0.04 |
表9:六個月報告精神症狀控製變量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5;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社會問題解決量表-修正簡式總分。
為了解決PPSS-R比spe - r更能預測再住院和精神症狀水平的假設,我們進行了預測效度的比較。這一比較表明,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雖然PPSS-R與3個月再住院有關(r=0.16),但與報告的3個月或6個月精神症狀水平(r=0.01和r=0.07)或報告的生活壓力(r=0.05和r=0.04)無關。相反,SPSI-R短表與3個月和6個月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r=-0.33和r=-0.27)和生活壓力(r=-0.30和r=-0.26)有關,但與住院再入院無關(r=0.14)。參考表4來回顧這些相關性。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精神病患者識別和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是否可以緩衝他們隨後的再次住院和/或精神病複發。解決問題能力較差的個體更有可能在指標住院後的三個月內再次住院,並且在指標住院後的三個月和六個月,他們也報告了更高的精神症狀水平。此外,在控製了年齡、入院次數、是否被診斷為藥物濫用、使用後護理、藥物依從性、家庭情感參與和批評之後,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影響仍然存在。
有趣的是,問題解決的兩個測量方法,一個是自我報告測量方法,另一個是基於績效的測量方法,是正交的,對再住院和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有不同的影響。以績效為基礎的測量(PPSS-R)測量的解決問題技能與三個月的再住院有關,但與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無關,而自我報告的解決問題技能(spi -r)與3個月和6個月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有關,但與再住院狀態無關。考慮到該人群主要由患有慢性和持續性精神疾病的個體組成,實際和報告的解決問題能力之間的差異就不足為奇了。一些再次入院的個體可能自我報告有足夠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PPSS-R評估解決問題的能力時表現很差。
研究的另一個方麵考察了生活壓力與住院再入院和/或精神疾病複發的其他變量之間的關係。由於生活壓力量表與精神症狀水平量表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我們進行了事後分析,以檢驗報告的精神症狀水平對複發和再入院的影響。正如假設的那樣,報告許多精神症狀和高水平的生活壓力都與6個月後再次住院有關。相關性表明,有多次入院和藥物濫用診斷與再入院有關。年齡也與住院再入院有關,年輕的預測在3個月隨訪期間再次入院,年齡較大的預測在6個月隨訪期間再次入院。精神症狀水平的預測依據是未能利用治療服務、年輕、家庭情感參與和批評(表10-16)。
R2 | B | SE | Exp (B) | p | |
LPI6M | 0.09 | -0.11 | 0.04 | 0.89 | 0.01 |
表10:6個月再入院生活壓力的簡單回歸分析。
注意:N = 123;LPI6M=六個月生命問題量表總分
R2 | B | SE | Exp (B) | p | |
步驟1 | 0.32 | ||||
年齡 | -0.08 | 0.03 | 0.92 | 0.02 | |
前招生 | -0.17 | 0.06 | 0.84 | 0.01 | |
藥物濫用dx | 2.32 | 0.83 | 10.19 | 0.01 | |
藥物依從性 | 0.39 | 0.7 | 1.48 | 0.57 | |
收據的治療 | 0.77 | 0.76 | 2.17 | 0.31 | |
FEICS6M | 0.63 | 0.39 | 1.87 | 0.1 | |
步驟2 | 0.4 | ||||
LPI6M | -0.19 | 0.08 | 0.83 | 0.02 |
表11:控製變量與6個月再入院報告生活壓力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6;FEICS6M=六個月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LPI6M=六個月生命問題量表總分
B | β | R | R2 | p | |
三個月LPI | 0.09 | 0.77 | 0.77 | 0.59 | < 0.001 |
六個月的LPI | 0.09 | 0.74 | 0.74 | 0.54 | < 0.001 |
表12:生活壓力對報告精神症狀的簡單回歸。
注:三個月數據N=140;6個月數據N=122;生活問題量表總分
R | R2 | B | β | SE | p | |
步驟1 | 0.35 | 0.12 | ||||
年齡 | -0.003 | -0.05 | 0.003 | 0.39 | ||
藥物濫用dx | 0.08 | 0.04 | 0.12 | 0.51 | ||
收據的治療 | -0.3 | -0.07 | 0.09 | 0.28 | ||
沒有之前的住院治療 | -0.1 | 0.06 | 0.01 | 0.34 | ||
藥物依從性 | 0.04 | 0.03 | 0.08 | 0.59 | ||
FEICS | 0.01 | 0.01 | 0.04 | 0.86 | ||
步驟2 | 0.77 | 0.59 | ||||
LPI總 | 0.09 | 0.73 | 0.01 | <措施 |
表13:控製變量與生活壓力對三個月報告精神症狀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8;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生活問題量表總分。
R | R2 | B | β | SE | p | |
步驟1 | 0.51 | 0.26 | ||||
年齡 | -0.003 | -0.06 | 0.003 | 0.31 | ||
藥物濫用的診斷 | 0.15 | 0.08 | 0.11 | 0.19 | ||
收據的治療 | -0.25 | -0.19 | 0.09 | 0.004 | ||
沒有之前 住院治療 |
0.01 | 0.04 | 0.01 | 0.48 | ||
藥物治療 合規 |
-0.1 | -0.1 | 0.07 | 0.15 | ||
FEICS | 0.04 | 0.07 | 0.04 | 0.26 | ||
步驟2 | 0.8 | 0.64 | ||||
LPI | 0.09 | 0.72 | 0.01 | <措施 |
表14:六個月報告精神症狀的控製變量和生活壓力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5;家庭情感投入與批評量表總分;生活問題量表總分
R2 | B | SE | Exp (B) | p | |
6 mbasis-32 | 0.07 | -0.79 | 0.36 | 0.45 | 0.02 |
表15:6個月再入院報告精神症狀的簡單回歸分析
注意:N = 123;6MBASIS-32=六個月行為症狀與識別量表-32平均得分。
R2 | B | SE | Exp (B) | p | |
步驟1 | 0.32 | ||||
年齡 | -0.1 | 0.04 | 0.9 | 0.01 | |
前招生 | -0.17 | 0.06 | 0.85 | 0.01 | |
藥物濫用dx | 2.99 | 0.99 | 19.8 | <措施 | |
藥物依從性 | 0.02 | 0.67 | 1.02 | 0.97 | |
收據的治療 | 0.26 | 0.84 | 1.29 | 0.76 | |
FEICS6M | 0.93 | 0.44 | 2.53 | 0.41 | |
步驟2 | 0.47 | ||||
6 mbasis-32 | -2.17 | 0.71 | 0.11 | 0.01 |
表16:控製變量與6個月再入院報告精神症狀的層次回歸
注意:N = 116;家庭情感介入與批評量表總分。6mbase -32=六個月行為和症狀識別量表-32平均得分
這些發現表明,對社會問題解決能力的評估可以提供信息,可以用來估計未來住院的風險,並為旨在減少精神疾病複發的有效治療的發展提供信息。解決問題的治療可用於各種可能需要住院治療的情況,包括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和自殺行為[23]。與其他常用的抑鬱症治療方式相比,問題解決療法的優點是不易受到來訪者流失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的概括性增強了有良好的回複率在隨訪期間,有代表性的樣本,並從多家精神病院收集數據。文獻報道的電話隨訪的典型回複率約為60%。這項研究的3個月和6個月的回複率分別為74%和63%。對於精神科人群來說,這些應答率異常高。雖然在國內隨訪可以提供最大的效益,但由於資金和時間的限製,不能使用這種方法。
與任何基於績效的衡量方法一樣,PPSS-R評分是基於客觀標準的,這些標準是由專家評估的,容易受到觀察者漂移和觀察者之間分歧等偏見的影響。本研究觀察到的PPSS-R的適度的評分者間信度要求在解釋結果時謹慎。另一個限製是研究過程中的樣本損耗,特別是6個月的分析。基於6個月數據的結果應謹慎看待。生活問題清單(LPI)缺乏信度和效度信息,限製了人們對調查結果的信心。該量表是模仿生活質量量表[25],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最後,本研究的一個假設是,再次入院的患者會有症狀複發。然而,這種假設很可能是錯誤的。一些再住院的人可能因為症狀複發以外的原因而再次入院。事實上,這些人可能有足夠的問題解決能力,重新入院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通過將參與者分為(a)再次入院的人,(b)未再次入院但考慮過的人,以及(c)未再次入院但沒有考慮過的人,可以提高研究的敏感性。這可能允許在標準和預測變量之間確定附加的關聯。此外,對具體問題解決階段的檢查可用於確定在這些具體階段內再入院或症狀複發患者之間是否存在差異。這樣的分析可能使針對特定問題解決階段的幹預措施得以發展。對其他措施分表的審查將使我們能夠進行類似的分析和製定幹預措施。
- daniel BA, Kirkby KC, Hay DA, Mowry BJ, Jones IH(1998)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5年以上再住院的可預測性。精神病學32:281-286。[Ref。]
- McDermott KW, Elixhauser A, Sun R(2017) 2005-2014年美國住院患者住院時間趨勢。衛生保健研究和質量局。[Ref。]
- Perlman CM, Hirdes JP, Vigod S(2015)精神病學再住院:護理計劃和質量保證的個人水平指標的發展。Prim Care Companion CNS Disord 17。[Ref。]
- Haywood TW, Kravitz HM, Grossman LS, Cavanaugh JL, Davis JM等人(1995)預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和情感障礙患者中的“旋轉門”現象。美國精神病學雜誌152:856-861。
- 趙陽,Hoenig JM, Protacio A, Lim S, Norman CC(2020)精神疾病早期再住院的危險因素識別。精神病學研究285。[Ref。]
- Sprah L, Dernovsek M Z, Wahlbeck K, Haaramo P(2017)精神科再入院及其與身體共病的關係:一項係統的文獻綜述。BMC精神病學17:2。[Ref。]
- Lyons JS, Kisiel CL, Dulcan M, Cohen R, Chesler P(1997)國家監護兒童和青少年的危機評估和精神住院。兒童與家庭研究6:311-320。[Ref。]
- Hunt GE, Bergen J, Bashir M(2002)精神分裂症患者藥物依從性和共病藥物濫用:複發後4年對社區生存的影響。精神分裂症Res 54: 253-264。[Ref。]
- 蘭登·佩,亞蓋茲·L,布朗·J,霍普·A(2001)誰走過英國精神病院的“旋轉門”?健康科學10:525-533。[Ref。]
- Nezu AM(2004)重新審視問題解決和行為治療。行為療法35:1-33。[Ref。]
- Nezu AM, Ronan GF(1988)社會問題解決作為壓力相關抑鬱症狀的調節因子:一項前瞻性分析。心理科學雜誌35:134-138。[Ref。]
- Vaskinn A1, Sundet K, Friis S, Simonsen C, Birkenaes AB,等(2008)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緒感知與學習潛能:神經認知與社會問題解決之間的中介作用?中華神經心理雜誌14:279-288。[Ref。]
- D 'Zurilla TJ, Maydeu-Olivares(1995)社會解決問題評估中的概念和方法問題。行為治療26:409-432。[Ref。]
- 羅南GF,吉布斯MS(2008)個人問題解決係統評分手冊修訂版。見:Jenkins SR(編)《主題統覺技術臨床評分係統手冊》。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密歇根大學209-227。[Ref。]
- 默裏HA(1943)主題統覺測試手冊。哈佛大學出版社,劍橋,馬薩諸塞州。
- D 'Zurilla TJ, Goldfried MR(1971)問題解決和行為修正。心理變態雜誌78:107-126。[Ref。]
- D 'Zurilla TJ, Nezu AM, Maydeu-Olivares A(1996)社會問題解決手冊目錄修訂。北托納旺達,紐約州:多健康係統。
- Eisen SV, Wilcox M, Leff HS, Schaefer E, Culhane MA(1999)評估門診項目的行為健康結果:base -32的信度和效度。J Behav Health service Res 26: 5-17。[Ref。]
- Hoffman FL, Capelli K, Mastrianni X(1997)測量成人和青少年的治療結果:BASIS-32的信度和效度。醫療衛生行政24:316-331。[Ref。]
- Shields CG, Franks P, Harp JJ, Campbell TL, McDaniel SH(1994)家庭情感參與與批評量表(FEICS): II。信度和效度研究。家庭係統醫學12:31 -377。[Ref。]
- Rathus JH, Miller AL(1995)青少年技能評定量表。
- Sadowski C, Moore LA, Kelley ML(1994)正常和情緒障礙青少年社會問題解決量表(SPSI)的心理測量特性。變態兒童心理雜誌22:487- 500。[Ref。]
- Nezu AM, Nezu CM, Lombardo E(2004)認知行為案例製定和治療設計: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施普林格出版公司。[Ref。]
- Cuijpers P, van Straten A, Andersson G, van Oppen P(2008)成人抑鬱症的心理治療:比較結果研究的元分析。心理谘詢雜誌76:909-922。[Ref。]
- 弗裏希·MB, Cornell J, Villanueva M, Retzlaff PJ(1992)生活質量量表的臨床驗證。用於治療計劃和結果評估的生活滿意度測量。心理評估4:92-101。[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文章類型:研究文章
引用:Miller D, Detrie R, paul D, Ronan G(2020)精神疾病再住院和症狀複發與問題解決技能的關係。精神病學與心理健康雜誌5(1):dx.doi.org/10.16966/2474-7769.136
版權:©2020米勒·D等。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發布,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