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與神經生物學

全文

病例報告
兒童間變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侵犯顱骨1例

Alistair朱克斯1 *辛迪·莫雷1Stephen Santoreneos1尼古拉斯·曼頓2芭芭拉Koszyca3.尼古拉斯Gottardo4Tamas Revesz2

1神經外科,婦女兒童醫院,北阿德萊德,澳大利亞
2澳大利亞北阿德萊德婦女和兒童醫院病理學
3.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醫學科學院漢森神經係統疾病研究所中心
4澳大利亞珀斯瑪格麗特公主兒童醫院血液病和腫瘤科

*通訊作者:阿利斯泰爾·朱克斯,澳大利亞北阿德萊德克莫德街婦女兒童醫院兒科神經外科,電話:0422223867;電子郵件:alistairjukes@me.com


摘要

我們提出一個腫瘤的情況下,12歲精神正常的女孩,誰提出了無痛的前額腫脹。影像學檢查顯示右側額葉內有一個大病灶,並伴有額骨侵蝕。組織學診斷符合膠質母細胞瘤的所有標準,並有紅潤骨浸潤的證據。然而,DNA甲基化分析顯示出與間變性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一致的特征。這種顱骨侵犯是膠質瘤非常罕見的表現,特別是在兒童中,以前隻有少數病例被描述過。

關鍵詞:

中樞神經係統腫瘤;Neuro-pathology;腫瘤;大腦;癌症遺傳學;手術;Neuro-oncology

縮寫:

MRI:磁共振成像;膠質纖維酸性蛋白;S100: S100蛋白;AE1/3:細胞角蛋白AE1/3染色;背景:脫氧核糖核酸;MIB-1: E3泛素蛋白連接酶1;EMA:上皮膜抗原;CDKN2A: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製劑2A;BRAF V600E: B-RAF原癌基因;acn:試驗數量; WHO: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簡介

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是一種罕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 II級腫瘤,通常見於兒童和年輕人的顳葉。它很少被描述為間變性特征[1]。我們提出的第一份報告,先前健康的12歲女孩最初診斷為腦前部膠質母細胞瘤通過顱骨紅腫骨侵犯。DNA甲基化分析顯示其特征與間變性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更為一致。

病例報告

患者表現為右側眶上區可觸及、無痛、無搏動腫塊,已發展超過2周。她沒有抱怨頭痛,父母也沒有報告她的行為有任何變化。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顯示,右側額葉可見模糊、強烈增強、信號強度不均的腫塊,導致15毫米的中線移位(圖1)。相鄰的顱骨破壞,延伸至盔狀下軟組織,伴眶頂後突,腫塊向眶下延伸。脊柱MRI檢查無明顯變化。在手術中,一個灰褐色的壞死腫塊從額骨突出。探查眶頂後臀,切除壞死的骨頭,並將異常組織從眼眶中取出。切除腫瘤的其餘部分,重建眶頂。在缺損處切除1厘米的邊緣後更換額骨。患者醒來時未見明顯缺損,術後第1天的MRI顯示無並發症,椎間裂處有小強化區(圖1)。

圖1:(A)術前軸向t1加權對比後MRI顯示右側額葉不均質病變,伴有腫塊效應和額骨侵蝕。(B)術後軸向t1加權對比MRI顯示腫瘤切除和後方小區域強化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腫瘤具有一係列表型,主要成分是具有橢圓形至紡錘形核和粗染色質圖案的細胞片,但沒有明顯的核仁。這些細胞顯示出適量的嗜酸性細胞質,有絲分裂圖很容易識別。表麵提示腦膜分化,然而沒有明確的螺紋,細胞核缺乏偽包涵體,有內皮細胞增殖和紅潤的偽柵欄狀壞死的證據(圖2A)。腫瘤顯示廣泛的軟腦膜擴散並侵犯到骨骼(圖2B)。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波形蛋白和局部突觸素染色均呈陽性。E3泛素蛋白連接酶(MIB-1)增殖指數為9%。AE1/3免疫染色顯示橫紋肌樣細胞局灶集合。上皮膜抗原(EMA)免疫染色陰性,細胞角蛋白標記(CAM 5.2)、鈣粘蛋白、孕酮受體和肌原素免疫染色陰性。染色體分析顯示,5、7、9、11、14、17和21號染色體增加。在1p19q處未檢測到雜合度損失。 While histologic diagnosis met all the criteria of Glioblastoma, the unusual finding of florid bone invasion, prompted further analysis using DNA methylationprofiling using the Illumina 450 k array (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 k Array and Internal Classifier V7.0.). This revealed focal homozygous deletion of chromosome 9p, including the locus for cyclin-dependant kinase inhibitor 2A (CDKN2A) and classified the tumor as a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Sanger sequencing detected a proto-oncogene (BRAF V600E) point mutation. Integrating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a Glioblastoma, the florid bone invasion, the presence of a BRAF mutation, and the DNA methylation profile, a diagnosis of 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 with anaplastic features was made.

圖2:(A) H&E染色顯示內皮細胞增殖和紅潤的偽柵欄樣壞死。(B) H&E染色顯示廣泛的軟腦膜擴散並侵入骨骼。

根據兒童腫瘤組(COG) ACNS 0423協議[2],患者接受局灶性放療(59.4 Gy)和伴用替莫唑胺治療。在放療結束時,她出現了骨髓深層再生障礙性發育障礙,這阻止了計劃使用替莫唑胺和洛莫司汀的維持治療。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她的骨髓恢複了。該患者在診斷後兩年多仍保持臨床穩定,證據顯示腫瘤去體積部位有穩定的微小殘餘病變。鑒於BRAF抑製劑對BRAFV600E突變陽性的中樞神經係統腫瘤有良好的效果,如果腫瘤進展,將使用這些抑製劑[3-6]。

討論

世衛組織對這種罕見的實體沒有明確的分級[7-9]。雖然纖維成分的存在增加了膠質瘤肉瘤或粘連增生性嬰兒星形細胞瘤(DIA)的可能性,但該區域沒有明顯的惡性,GFAP免疫陰性。在本例中,硬腦膜宏觀受累,但在明顯骨侵蝕的病例中,它也被描述為宏觀正常[10]。這被認為是由於神經膠質細胞的微觀入侵。低級別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發育不良成胚神經上皮腫瘤因其生長緩慢而引起骨重塑或顱骨內表的侵蝕。相比之下,惡性膠質瘤中很少有顱骨侵犯的報道,僅在少數病例報道中報道了僅限於成人患者[10-12],而在具有間變性特征的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兒童中從未有報道。

結論

高級別膠質瘤的診斷應考慮在影像學上看到骨侵蝕和盔下延伸的情況下,特別是如果腫瘤出現軸內。DNA甲基化分析對一種非常罕見的腫瘤實體具有重要的臨床影響。我們的病例強調需要建立一個結合臨床、組織病理學特征和分子分析(如DNA甲基化分析)的分類係統,以更準確地診斷腫瘤實體。

利益衝突聲明

發件人聲明,他們在本案中不存在利益衝突。

參考文獻

  1. Vu TM, Liubinas SV, Gonzales M, Drummond KJ(2012)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的惡性潛能。臨床神經科學19:12-20。[Ref。
  2. Jakacki RI, Cohen KJ, Buxton A, Krailo MD, Burger PC等(2016)同時放療和替莫唑胺再加替莫唑胺和洛莫司汀治療兒童高級別膠質瘤的2期研究:兒童腫瘤組ACNS0423研究報告。神經腫瘤18:1442-1450。[Ref。
  3. Ichimura K, Nishikawa R, Matsutani M(2012)兒童神經腫瘤的分子標記。神經腫瘤14:iv90-iv99。[Ref。
  4. Siegal T(2015)分子生物標誌物在膠質瘤中的臨床影響。中華神經科學雜誌22:437-444。[Ref。
  5. Penman CL, Faulkner C, Lowis SP, Kurian KM (2015) BRAF對小兒低級別膠質瘤的診斷、預後和治療靶向的影響。前線軍醫5:54。[Ref。
  6. Gierke M, Sperveslage J, Schwab D, Beschorner R, Ebinger M等(2016)分析中樞神經係統腫瘤中IDH1-R132突變、BRAF V600突變和KIAA1549-BRAF融合轉錄本狀態支持兒童腫瘤分類。中華癌症雜誌臨床雜誌142:89-100。[Ref。
  7. 艾恩賽德,艾恩賽德JW(2012)中樞神經係統腫瘤的病理。外科雜誌(英文版)30:107-115。[Ref。
  8. Montano N, Papacci F, Cioni B, Gaudino S, Della Pepa GM等。(2013)原發性多中心間變性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不典型特征。中華神經科學雜誌20:1605-1608。[Ref。
  9. Louis DN, Perry A, Reifenberger G, von Deimling A, Figarella-Branger D, et al.(2016)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中樞神經係統腫瘤分類綜述。神經病理學雜誌131:803-820。[Ref。
  10. Gheyi V, Hui FK, Doppenberg EM, Todd W, Broaddus WC(2004)引起顱骨破壞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一種不尋常的表現。神經放射醇雜誌25:1533-1537。[Ref。
  11. Woodruff WW Jr, Djang WT, Voorhees D, Heinz ER(1988)顱骨破壞: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不尋常表現。神經放射醇雜誌9:388-389。[Ref。
  12. Forsyth TM, Bi WL, Abedalthagafi M, Dunn IF, Chiocca EA(2015)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顱外生長。中華神經科雜誌22:1521-1523。[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病例報告

引用:Jukes A, Molloy C, Santoreneos C, Manton N, Koszyca B,等。(2016)報告:間變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侵犯兒童顱骨。神經生物學雜誌2(4):doi http://dx.doi.org/10.16966/2379-7150.128

版權:©2016 Jukes A,等。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發布,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6年8月24日

  • 接受日期:2016年9月30日

  • 發表日期:2016年10月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