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medicine-targeted-therapies

全文

研究文章
重新審視額外穴位:過去、現在和未來

Tong-zheng香港

隨心所欲保健研究所,自由撰稿人,台灣

*通訊作者:洪彤錚,隨心所欲醫療保健研究所,自由撰稿人,台灣,電話:093-3086-399;電子郵件:ty8876@ms24.hinet.net


摘要

額外穴位以其獨特的指征、作用和在針灸理論和治療上的巨大療效區別於傳統十四經上的穴位。模式辨證是中醫理論之一,在治療中應考慮到模式辨證,但不能應用於缺乏陰陽的額外穴位。然而,這並不能貶低針灸中額外穴位的價值。

美容針灸選擇的額外穴位與傳統穴位相結合,可以像天然肉毒杆菌一樣造福女性,標誌著一個新的篇章的開始。這一有前景的進展,具有令人信服的療效和時效性,值得臨床和學術關注。


簡介

中國傳統醫學(TCM)起源於中國,在過去的兩千年裏被人們接受並視為主流醫學。

陰陽平衡是一個獨特的概念,是中醫的關鍵原則之一,在中醫的曆史上有許多世紀的描述。這一概念是解釋疾病的病因和治療的基礎和指南。

陰陽平衡可以通過穴位的刺激來實現,包括針灸、指壓、艾灸、拔火罐和推呐。經典的四門療法(LV3、陰、LI4、陽)證明了陰陽平衡的應用和重要性,被用於成功治療亞健康[3]。

傳統十四經上的五樞穴承載著陰陽。然而,額外的穴位完全排除在這個理論之外,因為它們沒有被納入傳統的十四經。

針灸與腧穴簡史

額外的穴位和阿什(阿什,阿是)穴是傳統十四經上的穴位基礎,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發現的,當時古人使用汴石,意識到用熱的汴石按壓身體的某些部位或部位,可以緩解疼痛和某些疾病。

經絡係統的理論是建立在額外的穴位和阿什的經驗和知識之上的,醫療器械如汴石、青銅、鐵、金、銀針等被創造出來作為治療的醫療器械。整個醫療體係的很大一部分是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6- 221年)形成和呈現的。最早的簡明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對經絡係統和針刺療法進行了闡述和討論。第二卷《靈術》(靈樞,《生命軸》)有一整節專門介紹針灸的使用,被視為針灸師的指南[4]。

在明朝(1368-1644),《針灸大成》(針灸大成,《針灸係統經》)對至今仍在使用的365個腧穴(在中國、香港和台灣的中醫和針灸經中公認和接受)進行了完整的清晰描述[5]。然而,這組穴位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361個穴位[6]有很大的不同。

中國文獻中痛點作為治療部位的概念最早出現在《靈術卷》(靈樞)的《荊金地釋散》(經筋第十三,第十三寫:筋經)中。“阿是”一詞,字麵意思是“啊是”,是唐朝偉大的中醫孫嗣邈在其著作《千金藥方》(千金要方,千金方)[7]中創造出來的,指的是疼痛的穴位。也就是說,身體上某些有疼痛反應信號的“嫩點或病理部位”,是中醫文獻中尚未被正式承認和接受納入傳統十四經的阿什穴。一些常用的、長期被公認的阿什穴,最終與傳統十四經上的穴位一樣,被接受為腧穴,在針灸文獻中被命名為額外的穴位。

在《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黃帝內經)中提到了穴位,在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被廣泛使用。例如“指尖戳”、“眉心戳”、“刺舌下陰”等例子就解釋了額外穴位的位置。

直到隋朝(隋,公元581-618年)和唐朝(唐,公元618-907年)才有了具體的加分名稱。在這兩個朝代,針灸經曆了很大的發展。唐朝孫思邈(公元581-682年)在《錢進堯方》(千金要方,千杜都公式)中增加了187個點。

直到明朝,經典的《七小涼方》(奇效良方,美味的食譜)才正式討論了加分。第5卷的extra Point章節收集了26個加分,這是收集加分的開始。這種趨勢還在繼續,《甄九大成》(針灸大成,《針灸係統經》)中多收了35分;《雷經圖一》(類經圖翼,《類經圖補》)84分;144分《針灸集成》(針灸集成,《針灸集》)。在清代(清,1644-1911 CE)太醫院(太醫院,皇家醫學院)的中醫醫師修訂《醫宗金健》(醫宗金鑑,醫學金鏡),並建立了自己獨特的係統[5]時,額外穴位才正式從傳統的十四經中分離出來。

多出的穴位大多與某一特定經絡無關;然而,一些額外的穴位,如印堂(印堂,M-HN-3),四神叢(四神聰,M-HN-1)位於管脈上,其中一個二白(二白,M-UE-29)位於PC經上,太陽(太陽,M-HN-9)位於三教經[1]上。

真正吸引我們注意力和興趣的,可能是在傳統的十四經中加入額外穴位的標準。目前的文獻無法解釋這些穴位是如何包括在十四經上的,而世界衛生組織[6]列出了5個標準。

治療的觀點

沒有陰陽的考慮,就不能期待好的結果。一個額外的穴位可能在經絡上,也可能不在,這與陰陽密切相關。在五樹穴中,每個穴位對應五行的一個特定階段,突出了陰陽的重要性。不幸的是,五行學說不能應用於額外的穴位,因為它們不在傳統的十四經上。

穴位的曆史發展表明,穴位雖然沒有相應的分期,但一定可以在針灸中發揮重要作用,單獨用於治療。在沒有圖1所示的陰陽成分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在一種方案中結合傳統穴位選擇額外的穴位,以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值得關注。

圖1:陰陽成分

額外穴位可以單獨選擇,但目前的研究表明,額外穴位與傳統經絡上的穴位結合使用是有積極療效的。

模式是唯一的,模式識別是治療中最關鍵的因素,與療效密切相關。以下研究如表1[1,8-10]所示為臨床和研究中使用的傳統穴位與額外穴位的組合,但不包括模式進行討論。

額外穴位在臨床和研究中的應用
作者(年代) 中醫模式 穴位 結果
洪卓等。2017 [1] 腎氣虛 選用剛水穴(肝水)配合傳統穴LV3、ST36、SJ5治療亞急性咳嗽。 該方案一次治療,85%的咳嗽痊愈。此新加穴可單獨用於腎氣虛型寒尿頻者。
朱明良等。2016 [8] - 感冒後咳嗽選用雙側額外定川穴(定喘,ex - b1)和鳳門穴(風門,BL12)、列闕穴(列缺,LU7)、肺俞穴(肺俞,BL13)、腎俞穴(腎俞,BL23)等傳統穴位。 針刺每日1次,間隔6 d,間隔1 d;6次為1個課程,連續2個課程。結果表明,總有效率為96.0%。治愈8例,有效16例,無效1例。
於思宇等。2015 [9] - 治療原發性痛經時,加用石七椎穴(十七椎,EX-B8)配合三陰交(三陰交,SP6)、刺髎穴(次髎,BL32)、滴肌穴(地機,SP8)。 針刺10分鍾後的鎮痛效果優於單獨針刺十氣針(EX- B8)。
Paraskev a a等。2004 [10] - 單獨選擇Extra-1(印堂,Yin-Tang)來了解療效。 Extra-1穴(印堂,銀湯)可降低bis值和術前焦慮。

表1:臨床和科研中使用的傳統穴位與額外穴位的組合

作為自然治療藝術中最古老的形式之一,針灸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並應用於外科手術中的麻醉。20世紀60年代末,針灸麻醉在心髒直視手術中的應用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在Wang et al.(2005)的一項初步研究中,12名家長被隨機分配到一個帶封閉膠布覆蓋額外3印堂點的指壓珠上,持續20分鍾。與假手術組相比,穴位按壓組家長在幹預後20分鍾焦慮明顯減輕。

病人和醫療保健提供者都擔心副作用。一項關於住院6-12歲兒童靜脈穿刺疼痛嚴重程度的研究發現,額外1點(印堂,銀堂)聯合P-8點(勞宮,老宮),因其更安全、更經濟、更適用[12],建議取代藥物止痛劑。

《黃帝內經》中有論述,許多經絡或起或止於麵部,有些經絡有內支通麵部,關係著健康與顏值的關係。毛發和皮膚是與髒腑內部器官狀態密切相關的表征。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美麗和皮膚健康正在成為人們感知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Donoyama等[13]報道的麵部針灸陽性結果顯示,BL1、GB1、ST1、ST3、ST4、ST7、SI19、CV24、Ex-HN3(印堂,印堂)和ExHN4(魚腰,餘姚)的方案可增加麵部皮膚的水和油含量[13]。

討論

額外的穴位可以根據經絡的陰或陽單獨選擇,也可以結合十四經上的其他穴位選擇。目前的研究表明,單獨加穴可以有效治療,但也有研究報道加穴與傳統穴位結合使用效果更好。

董氏針灸是世界上典型的多穴流派。這一派強調用單一的額外穴位進行治療,證明額外穴位也可以和傳統穴位一樣有效。另一方麵,發現並用於亞急性咳嗽的新額外穴位剛水(肝水)表明,可能還有許多額外的穴位尚未被發現[1]。

模式的概念(證,曾)識別基礎上的鑒別診斷無疑是治療的關鍵。以太陽(太陽,M-HN-9)為例,當病原體為外風[1]時,單側頭痛可選用GB20。這份報告表明,隻要正確識別模式,肯定可以選擇額外的點作為14個子午線點的相同作用。遺憾的是,目前的研究很少將模式考慮到研究設計中並加以討論。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中Extra-1用於針灸麻醉的文獻綜述顯示,以往研究中的Extra-1可能不準確。根據WHO[6]發表的《國際針灸命名建議標準:WHO科學小組報告》,Extra-1指的是四神叢(四神聰),而不是印堂(印堂)。

雖然Extra-1(四神聰,Sisehncong)的功能之一是平心靜氣,這與Extra-3(印堂,Yin-Tang)的功能有相似之處,即平心靜氣,但對“神”和“氣”的定義可能會有一定的混淆。

結論

針灸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其有效、安全、成本低、副作用少等優點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目前,美容針灸已被介紹為治療麵部皺紋、麵部肌肉張力、麵部彈性等皮膚年輕化和抗衰老的幹預手段。可以預見的是,美容用麵部針灸在未來將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普及,因為它是一種有效的、低成本的、非手術的、無痛的方法,可以減少細紋和更深的皺紋的出現,同時使整個身體恢複活力。

新的額外穴位剛水(肝水)的發現和搜索研究表明額外穴位被越來越多地發現和使用作為針灸方式的一部分。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額外穴位是否可以與傳統穴位結合使用,以獲得更有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洪誌濤(2017)探索亞急性咳嗽的新突破點:一例病例報告。德國學者出版社[Ref。
  2. 馬曉霞(1989)《中醫基礎》。美國國會圖書館出版資料編目。紐約。
  3. 洪誌哲(2009)四門在亞健康治療中的應用。新竹市社區警務15:13 -17。
  4. 針灸在中國的發展。神農有限。[Ref。
  5. 郭淑娟,王寧。加分係統回顧。
  6. 基本藥物和保健產品信息門戶: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資源。(2017)擬議的國際針灸命名標準:世衛組織科學小組的報告。[Ref。
  7. Nugent-Head A(2013)臨床實踐中的阿實要點。中華醫學101:5-12。[Ref。
  8. 朱明民,蔣宏昌,曾華偉(2016)針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療感冒後咳嗽25例。世界針灸雜誌26:65-67。[Ref。
  9. 於思生,楊靜,楊mx,閆剛,陳靜,等(2015)經絡腧穴在原發性痛經治療中的應用:基於數據挖掘的文獻研究。基於Evid的補體替代醫學:1-5。[Ref。
  10. Paraskeva A, Melemeni A, Petropoulos G Siafaka I, Fassoulaki A(2004)針刺額外1點可降低bis值和術前焦慮。醫學雜誌32:789-794。[Ref。
  11. 王思敏,王曉燕,王曉燕,王曉燕(2005)穴位按壓與術前父母焦慮的初步研究。anestanog 101: 666-669。[Ref。
  12. Pour PS, Ameri GF, Kazemi M, Jahani Y(2017)局部麻醉和兩點穴位按壓對住院6-12歲兒童靜脈穿刺疼痛嚴重程度的影響比較。《穴位經絡》雜誌10:187-192。[Ref。
  13. Donoyama N, Kojima A, Suoh S, Ohkoshi N(2012)美容針灸改善麵部皮膚外觀的初步研究。針灸醫學30:152-153。[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研究文章

引用:洪卓(2017)重訪穴位:過去、現在和未來。網絡醫學學報(1):dx.doi.org/10.16966/2577-1906.105

版權:©2017 Hong TZ。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發布,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7年11月23日

  • 接受日期:2017年12月8日

  • 發表日期: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