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r-hepel
Maria R Hepel博士
傑出化學教授

紐約州立大學
波茨坦,紐約
電子郵件hepelmr@potsdam.edu

教育

1985 博士後。(物理)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紐約 我們
1982 博士後。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化學係 我們
1976 波蘭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化學博士 波蘭
1969 碩士(化學)波蘭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 波蘭

傳記

瑪麗亞Hepel獲得波蘭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化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該大學成立於1364年。她從1985年起在波茨坦的紐約州立大學任教,現在是化學係的特聘教授。發表論文160餘篇,被引用2600餘次,專著25章,合編著作5部。她在國內和國際研討會上發表了400多次演講。她在美國化學學會、電化學學會和國際電化學學會會議上組織了許多研討會,並一直是ACS 2010年東北地區會議的項目主席。她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AFM和拉曼光譜成像、醫療應用的納米顆粒、抗癌藥物的靶向和控製釋放、氧化應激和癌症生物標誌物的傳感器、藥物與DNA的相互作用、超級電容器、電致變色器件和納米技術。她於1995年和2001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校長卓越研究和創造性努力獎,1998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校長卓越教學獎,2003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校長研究獎,2012年在紐約羅切斯特獲得了東北地區ACS化學科學成就獎。


研究的興趣

Maria Hepel博士的研究興趣包括吸附、單層和薄膜表麵;納米線;磷脂膜中的離子通道;藥物與dna修飾電極的結合;毒物對DNA的損傷;氧化應激監測生物傳感器;抗氧化劑;利用金納米顆粒檢測疾病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檢測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標誌物;蛋白質和多肽構象變化; controlled drug electro release from conductive polymers; immunosensors and piezoelectric sensors; photoelectrochemistry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corrosion inhibitors; electrochromic materials; electro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idation;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 pesticides in water samples; and nanotechnology projects involving the use of AFM/STM,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Nanobalance, DLS, RELS, Raman, Fluorescence and FRET techniques and Lab-on-a chip.


科學活動

專業的會員
  • 1981年,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 1980年-電化學學會成員
  • 1998年,材料研究學會會員
  • 1981年,國際電化學學會會員
  • 2004年,國際氫能協會成員
榮譽
  • 1974年,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優秀助教。
  • 1977年校長研究成就獎,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1977年。
  • 1977年科學部優秀博士論文獎,波蘭,1977年。
  • 1978化學學會傑出研究獎,波蘭,1978。
  • 1997年學術榮譽學會會員,Phi Kappa Phi。
  • 1985年化學榮譽學會成員,γ Sigma Epsilon。
  • 1995年,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卓越研究與創新努力”校長獎。
  • 1998年校長卓越教學獎,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1998年。
  • 2001年,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分校“卓越研究與創新努力”校長獎
  • 2001/2002研究顧問認可獎2001/2002 CSTEP,紐約州立大學波茨坦。
  • 2002年紐約州立大學研究表彰獎(奧爾巴尼,2002年10月)。
  • 2007年卓越研究和創新努力校長獎,紐約州立大學,2007年5月。
  • 2009年美國大學婦女協會(AAUW)研究獎,2009年11月5日
  • 2012年5月10日,獲得紐約州立大學傑出教授提名
  • 2012年東北地區ACS化學科學成就獎,2012年10月2日
  • 2016年美國化學學會本科生研究國家獎


出版物

  1. 賴斯c.a.,貝當古D.,赫佩爾M.。“使用不對稱掃描電化學石英晶體納米重力法在Pt/C燃料電池催化劑上的鉑氧化物生長”電催化,(2014)在出版社,http://dx.doi.org/10.1007/s12678-014-0221-2。
  2. 許華,李華,何佩爾。“防汙單層的相互作用。“激發白蛋白分子到酚紅染料的能量轉移”《生物傳感器化學論文》特刊特邀論文,(2014)出版。
  3. 郭貝沙,李春華,李春華,李春華,何佩爾。“使用負載催化劑的還原氧化石墨烯電極測定酚類化合物的新型生物傳感器的設計”,地中海化學雜誌,3(2014)916-928。
  4. HEPEL M., DELA-MOSS L.I.和REDMOND H.,“脈衝納米重力技術在WO3-x薄膜電致變色開關中的晶格極化效應研究”固體電化學,18 (2014)1251-1260,DOI: 10.1007/s10008-013-2219-8。
  5. NOWICKA am ., STOJEK Z., HEPEL M.,“鉻(VI)而不是鉻(III)物種降低米托蒽醌對DNA的親和力”,物理化學雜誌B, 117 (2013), http://dx.doi.org/10.1021/jp3109094。
  6. 張曉明,陳曉明,張曉明,陳曉明,“穀胱甘肽對銅(II)離子介導的DNA損傷的幹預作用”,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003,12(12):344 - 344。
  7. 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汞/同型半胱氨酸結紮誘導的T-T錯配基寡核苷酸分子信標的ON/OFF開關”,中國生物化學雜誌,34(2012),466 - 466。
  8. 何佩爾,陳誌明,“單氯比曼與穀胱甘肽選擇性結合熒光增強的比較動力學模型”,光化學與光生物學雜誌,225(2011)72-80。
  9. 陳曉明,陳曉明,“雙殼金納米顆粒與聚l -賴氨酸結合表麵的dna載體”生物材料學報,32(2011):366 - 366。
  10. 陳曉明,陳曉明,“無標記電化學免疫檢測穀胱甘肽和穀胱甘肽金納米顆粒的研究”,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26(2011),3524-3530。
  11. STOBIECKA M., HEPEL M.,“羅丹明B修飾金納米顆粒中光學躍遷和等離子體振蕩的多模態耦合”化學。化學。理論物理。, 13 (2011) 1131-1139, doi: 10.1039/ c0cp00553c。
  12. 王曉明,王曉明,王曉明,王曉明,“溫度對金納米顆粒單分子膜固著性能的影響”,電子工程學報,22(2010),2323-2329。
  13. PRANCE A., COOPERSMITH K., STOBIECKA M.,和HEPEL M.用於檢測毒物DNA損傷的生物傳感器,見:“傳感器,執行器和微係統”,ECS Trans。, 33[8](2010) 3-15。
  14. 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等。基於共振彈性光散射法檢測氧化應激生物標誌物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j],《電化學與物理分析》,中華人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8 [18] (2010)
  15. 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等。穀胱甘肽介導的金納米粒子組裝的共振彈性光散射和等離子體現象”,《傳感器、致動器和微係統》,李誌強[主編],中國科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8[20](2010) 43-57。
  16. 斯托比埃卡,庫珀匠,刀具匠,助刀師。“新型DNA-雜交生物傳感器用於研究由除草劑和農藥引起的DNA欠纏繞”,見:“電化學納米/生物係統2”,ECS Trans。, 28[34](2010) 1-12。
  17. 張誌強,張誌強,張誌強,等。生物傳感器設計中金屬納米顆粒的快速功能化研究,生物工程學報,29(2010):366 - 366。
  18. 斯托比埃卡,庫珀匠,幫工。穀胱甘肽誘導的金納米顆粒組裝中快速非langmuirian配體交換的共振彈性光散射(RELS)光譜研究, 350(2010) 168 177。
  19. Stobiecka m ., deeb j ., hepel, m。“氧化應激誘導的金納米顆粒組裝中的配體交換效應生物標誌物:同型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生物物理化學,146(2010)98-107。
  20. 諾維克,上午,科瓦爾奇克,斯托耶克,赫佩爾,m。“納米重力和伏安DNA雜交生物傳感器用於常見毒物和汙染物對DNA損傷的研究”生物物理化學,146(2010)42-53。
  21. Stobiecka m ., deeb j ., hepel, m。“用於生物識別過程的分子模板聚合物基質薄膜:用於評估氧化應激和氧化還原緩衝能力的傳感器”ECS學報19[28](2009)15-32。
  22. Nowicka, a, hafner s ., hepel, m。“抗腫瘤藥物與DNA修飾金壓電電極的相互作用”ECS Transactions 19[28](2009) 1-13。
  23. 赫佩爾,m .,維克漢姆,d .。“用EQCN和AFM研究WO3-x晶格解離還原的大陽離子模型”Electrochem。Soc. 19[23](2009) 11-23。
  24. 赫佩爾,m .,雷德蒙,h。電致變色WO3-x薄膜解離還原的大陽離子模型化學學報7(2009)234-245。
  25. 赫佩爾,m .,達拉斯,j。“多功能多肽EQCN傳感器:用Hg (II)離子探測半胱甘肽-穀胱甘肽薄膜的滲透性”傳感器8(2008)7224-7240。
  26. 赫佩爾,m .,達拉斯,j ., noble, d.m .。用EQCN技術研究Hg (II)在穀胱甘肽修飾金電極上的相互作用和反應性化學622(2008)173-183。
  27. HEPEL, M.,“量子電導cu -金屬納米橋的電化學形成”電結晶基礎與應用特刊,Elektrokhimiya 44 (2008) 716-729;拉斯。化學學報。44(2008)663-675。
  28. 赫佩爾,m .,達拉斯,j。穀胱甘肽氧化還原調節和氧化應激的環境方麵Listy 102(2008) 96-97。
  29. HEPEL, M., DALLAS, J., NOBLE,醫學博士,“穀胱甘肽修飾的金壓電和伏安傳感器在寬濃度範圍內測定汞”傳感器傳感器88(2008)47-58。
  30. 沈誌強,李誌強,“苯並咪唑膜對Cu(II)/Cu(I)在氯化物介質中還原的抑製性能的RDE和EQCN技術”。化學613(2008)35-50。
  31. HEPEL, M.“電致變色WO3薄膜:儀器分析與物理化學實驗室高級課程中的納米技術實驗”。教育85 (2008)125;聯機補充:第1-37頁。
  32. Hepel, m ., Redmond h ., dela i .。“降低晶格變形應力和快速響應時間的電致變色WO3-x薄膜”學報52(2007)3541-3549。
  33. HEPEL, M., KUMARIHAMY, I.,“改性熱二氧化鈦薄膜的納米晶體結構和納米孔的形成”J.氫能源32(2007)2693-2702。
  34. HEPEL, M., STOBIECKA, M.,“吸附白蛋白與金壓電電極上潛在沉積銅的相互作用”生物電化學,70(2007)155-164。
  35. 劉誌強,劉誌強,劉誌強,劉誌強,“負載型納米多孔TiO2雙金屬催化劑對甲醇氧化電催化性能的影響”。學報52(2007)5529-5547。
  36. 沈濤,李誌強,李誌強,“基於RDE和EQCN技術的BIM對氯化介質中Cu(II)/Cu(I)還原的抑製性能研究”,腐蝕科學,49(2007),3381-3407。
  37. HEPEL, M。“單原子鎳納米橋的量子電導”電化學。學報51(2006)5811-5824。
  38. 鄭誌剛,劉誌剛,“納米多孔二氧化鈦雙金屬催化劑在酸性介質中的應用”。公共學報。8/9(2006)1439-1444。
  39. 普裏比爾J.,赫佩爾M.,斯克拉達爾P.。“在水和有機相中工作的多氯聯苯壓電免疫傳感器”,傳感器和執行器,化學B, 113(2006) 900-910。
  40. HEPEL, M。“白蛋白對Ag-RDE欠電位鉛沉積和剝離的影響”電分析17(2005)1401-1412。
  41. 施佩爾、施佩爾、施佩爾。白蛋白吸附在金壓電電極上的瞬態構象變化學報50(2005)4873-4887。
  42. 赫佩爾先生,黑澤爾頓先生。“重氮染料在納米結構電極上的光電降解”,電子化學。學報50(2005)5278-5291。
  43. 赫佩爾,M.;圖克斯伯裏,E.。“自組裝穀胱甘肽薄膜在金壓電電極離子通道中模板銅沉積的納米重力研究”,電化學。學報49(2004)3827-3840。
  44. 伊藤,K.,卡塔拉諾,R.,赫佩爾,M.。“輝煌甲酚藍染料在納米結構半導體電極上的光電化學降解”,預印本,環境化學學部,第43卷,第2期(2003)1-4。
  45. HEPEL, M.和TEWSKBURY, E.。“自組裝穀胱甘肽薄膜在金壓電電極上的離子門控現象”,J. Electroanal。化學552(2003)291-305。
  46. 普裏比,赫佩爾,哈拉梅克,斯克拉達爾,P。“用於競爭和直接測定阿特拉津的壓電免疫傳感器的開發”,傳感器和執行器B91(2003) 333-341。
  47. 赫佩爾,菲利普,a,斯魯特,J。“偶氮染料的光電化學降解”預印本,“水處理的氧化和還原技術”,第228屆ACS全國會議,費城,2004年8月22-26日,第44卷第2期。277 - 279頁。
  48. 羅俊,梅梅,韓良,何佩爾,鍾昌俊“核殼組裝金納米顆粒作為甲醇電氧化催化劑的催化活化”,《今日催化》,77(2002)127-138。
  49. 梅梅,羅俊,林勇,恩格爾哈德,赫佩爾,鍾昌俊分子連接金納米顆粒催化劑活化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Langmuir 19(2003) 125-131。
  50. 羅俊,卡林基,梅耶,科瓦列斯基,何佩爾,鍾昌俊“在11-巰基十一酸連接的納米顆粒組裝電極上的界麵質量通量”,J.物理。化學106(2002)9313-9321。
  51. 羅,傑,雅特利姆,傑,赫佩爾,傑。“納米結構WO3薄膜電極上橙II紡織染料的光電化學降解”,J.電化學係統新材料5(2002)315-321。
  52. HEPEL, M。“離子通道現象和TL-UPD誘導的膜動力學在模型生物膜的EQCN和QCI技術研究”,J.電子學報。化學509(2001)90-106。
  53. 哈拉梅克J.,赫佩爾M.,斯克拉達爾P.。“2,4 -二氯苯氧乙酸高靈敏度壓電免疫傳感器的研究”,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16(2001)253-260。
  54. 羅潔,何佩爾。“萘酚藍黑重氮染料在WO3薄膜電極上的光電化學降解”,電化學。Acta 46(2001) 2913 - 2922。
  55. 羅俊,婁勇,梅耶,孟敏,鍾鍾俊,何佩敏。“甲醇在納米結構金鉑合金納米顆粒電催化氧化的EQCN評估”,電化學。公社3(2001)172-176。
  56. 何佩爾,羅俊傑。納米晶WO3電極對紡織品重氮染料汙染物的光電化學礦化研究。《電化學與環境》特刊特邀論文,《電化學》。學報47(2001)729-740。
  57. 赫佩爾;卡特福裏斯;電化學石英晶體納米平衡和石英晶體抗滲技術對銅緩蝕的研究。特刊“腐蝕研究中的電化學方法”的特邀論文,電化學。學報46(2001)3801-3815。
  58. 羅俊,黃宏光,張宏平,吳麗麗,何佩明,黃宏光,張宏平。“納米顆粒TiO2PANi/p-ATP薄膜在Au電極上的光電化學研究”,J.電化學係統新材料,3(2000)247-249。
  59. 希雅諾夫斯卡婭I.,赫佩爾M.和圖克斯伯裏E.。電沉積納米晶WO3薄膜的電致變色。《電化學與光學特性》,《電化學係統新材料》3(2000)241-247。
  60. 何佩爾,張誌剛,張誌剛。“硫修飾金- eqcn電極上的淺色-亞甲基藍膜生長及其再氧化研究”,《電化學》。《電化學中的QCM》特刊,45(2000)3785-3799。
  61. 羅俊,梅耶,鍾春傑,鍾春傑,赫佩爾,李文敏。“納米結構金催化劑的質量傳輸特性”,J.電化學係統新材料5[4](2002)237-242。
  62. HEPEL, M。“聚吡咯薄膜中精細分散鉑納米顆粒對甲醇的電催化氧化”,J.電化學。Soc. 145(1998) 124-134。
  63. 赫佩爾,M.和希雅諾夫斯卡婭,我。“降低雙組分WO3/TiO2薄膜在甲酚紫和硫氨酸光敏作用下的重組損失”,《電化學學報》。Soc 145(1998) 3981-3985。
  64. 希雅諾夫斯卡婭(I.)和赫佩爾(M.)。“雙組分WO3/TiO2薄膜作為光電極”,電化學學報。Soc 146(1999) 243-249。
  65. 希雅諾夫斯卡婭(I.)和赫佩爾(M.)。“離子注入電致變色薄膜的同位素效應”,《電化學》。Soc. 145(1998)第1023-1028頁。
  66. 赫佩爾,M.和希雅諾夫斯卡婭,我。“雙組分過渡金屬氧化物光電電極”,SPIE學報“太陽能轉換光學材料技術XV”主編。S. Deb, K. Lampert, M. Graetzel和C. Granquist,聖地亞哥,1997年7月,第3138卷(1997)頁124-132。
  67. 赫佩爾(M.);馬哈達維(F.)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在導電聚合物基體中氯丙嗪電化學控製結合和釋放中的應用,微化學雜誌55[1](1997)54-64。
  68. 赫佩爾,J.,布魯肯斯坦,S.,和赫佩爾,M.。“pH對複合PPy/肝素膜中離子動力學的影響”,微化學雜誌55(1997),第179-190頁。
  69. 赫佩爾,M.,斯蒂芬森,R.,珀金斯,S.。“利用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平衡技術跟蹤陽離子交換複合聚吡啉修飾電極電化學輔助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屬”,微化學雜誌56[1](1997)79-92。
  70. 洛夫戴,希爾曼,a.r.,奧本,a.g.,普林格爾,p.g.,海佩爾,M。“部分氧化四氰鉑鹽的電化學石英晶體微量平衡研究”,材料化學學報,6[6](1996)993-998。
  71. 赫佩爾,m。“使用複合聚吡啶薄膜從水溶液中控製重金屬的摻入及其釋放”,《電分析》1(1997)第995-1005頁;DOI: 10.1002 / elan.1140081105。
  72. HEPEL, M。“鉑納米粒子/聚吡咯複合薄膜對甲醇氧化的電催化作用”,國際電化學科學與技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8月24-26日,香港大學,(編者)馮y.s., (1995) pp. 133 -1 - 133 -18。
  73. 何佩敏,陳彥敏,史汀明,吳。“複合PPy/Pt薄膜作為燃料電池的潛在材料”,第一屆燃料電池係統新材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7月9日至13日,加拿大蒙特利爾,1995年,第629-657頁,出版商:蒙特利爾大學(編者)O.薩瓦多戈,P. R.羅伯特,T. N.維齊羅格魯。
  74. 赫佩爾,陳永明,斯蒂芬森,R。“聚吡咯基板組成對銅和鎳電沉積的影響”,《電化學學報》,(1996),498-505。
  75. 赫佩爾,陳永明,斯蒂芬森,R。“聚吡咯薄膜的金屬化”,電化學學會會議記錄,邁阿密海灘,佛羅裏達州,1994年10月9-14日,“電化學沉積薄膜II”,(編)M. Paunovic,電化學學會,潘寧頓,新澤西州,卷94-31(1994)頁304-319。
  76. 赫佩爾先生和斯蒂芬森先生。“使用導電聚合物薄膜從水溶液中去除殘留鎳離子”,第15屆AESP/EPA汙染預防與控製會議論文集,基西米,佛羅裏達州,1994年1月24日至27日,第195-205頁,美國電鍍和表麵處理學會,奧蘭多,佛羅裏達州,1994年,第195-205頁。
  77. HEPEL, M。“可在陰離子和陽離子交換態之間切換的複合聚吡咯薄膜”,電化學學報。, 41[1],(1996), 63-76。
  78. HEPEL, M., FIJALEK, Z.和DENTRONE, L.。“從複合聚合物薄膜中電釋放藥物”,聚合物預印本33[2],1992,第106-107頁。
  79. 赫佩爾,M.,勃魯肯斯坦,S.和凱尼吉,K.。“在硼酸緩衝液中Bi(III)欠電位沉積放電過程中硼酸離子從銀/溶液界麵區域的驅逐”,化學學會雜誌,法拉第學報89[2],(1993)251-254。
  80. HEPEL, M。“通過EQCM技術表征導電複合聚合物”,複合材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美國陶瓷學會,奧蘭多,佛羅裏達州,1990年11月12-15日;矽酸鹽學報,“先進複合材料”,Vol. 19, p. 389-396, 1991(主編)。S., 1991,第389-396頁。
  81. 赫佩爾,M,西摩,E,芬德勒,J。“CdS粒子加入聚吡咯和聚吡咯/聚(苯乙烯磺酸)薄膜”,材料化學,4(1992),209-216。
  82. HEPEL, M。“壓電傳感器在導電聚合物基質中控製藥物和生物分子的結合和釋放中的應用”,第三屆化學傳感器國際會議論文集,克利夫蘭,俄亥俄州,1990年9月24-26日,第35-37頁。
  83. HEPEL, M。“有機化合物的吸附對金屬在固體電極上亞單層溶出伏安法的影響”,《電分析》,2(1990),319-326。
  84. 赫佩爾(M.)、凱尼吉(K.)、布魯肯斯坦(S.)。“在硼酸緩衝液中Pb(II)欠電位沉積放電過程中硼酸離子從銀/溶液界麵區域的排出”,Langmuir, 6(1990) 1063-1067。
  85. 赫佩爾,M.;勃魯肯斯坦,S.。“用石英微天平跟蹤鉛在銀上欠電位沉積過程中的陰離子排出”,電化學。學報34(1989)1499-1504。
  86. 赫佩爾,M.凱尼吉,K.布魯肯斯坦,S.。用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研究鉛在銀上的原位欠電位沉積。鉛在自發電荷轉移前的吸附的直接證據”,J. Electroanal。化學226(1989)409。
  87. 赫佩爾;布魯肯斯坦;“固體電極溶出伏安法的感應時間”,《電化學分析》1(1989)311。
  88. 何佩爾、布魯肯斯坦、唐國昌。“銀金屬電極上硫化銀薄膜的形成和電還原”,J. Electroanal。化學。, 261(1989) 389。
  89. 赫佩爾;布魯肯斯坦;“硫代乙酰胺在堿性介質銀電極上沉積和陰極剝離的機理研究”,《電分析》1(1989)117。
  90. 赫佩爾;布魯肯斯坦;“硫脲在堿性介質中多晶銀電極上的解離吸附”,電化學。學報32(1987)
  91. HEPEL, M。“吸附溶出伏安法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離子”,國際電分析研討會論文集。,《紐約時報》,1986年5月28-30日,第163-166頁。
  92. 赫佩爾先生和湯姆凱維奇先生。銀電極恒流氧化的弛豫阻抗譜分析。j . Electrochem。Soc. 133(1986) 1625。
  93. Hepel, m ., tomkiewicz, m ., and forest, c.h。在電位階躍和受激脈衝恒電位條件下從堿性溶液中沉積AgO晶體的形貌,J.電化學。Soc. 133(1986) 468。
  94. Hepel, m .和tomkiewicz, m .。“氧化銀電極的阻抗鬆弛譜分析”,《電化學學報》。32. Soc. 132(1985)
  95. 赫佩爾先生和湯姆凱維奇先生。“多晶銀在KOH溶液中陽極氧化初始階段的研究”,J.電化學。Soc. 131(1984) 1288。
  96. 赫佩爾、奧斯特揚等。“2-硫脲嘧啶在銀電極上的吸附及表麵反應”,J. Electroanal。化學160(1984)217-231。
  97. 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等。硫脲嘧啶陰極溶出反應的研究進展[j]。化學149(1983)193-211。
  98. HEPEL, M。“Cu (II)離子還原非化學計量銅硫化物的機理和動力學研究”,J. Electroanal。化學。, 74(1976) 37。
  99. 赫佩爾和波米亞諾夫斯基。“用RDE法研究輝銅礦的電化學氧化”,Zeszyty Nauk。大學,Jagiell。普雷斯化學。, 18(1973) 237-247。
  100. 赫佩爾和波米亞諾夫斯基。“合成青球藻在氨溶液中的浸出”,Prace Nauk。本月,化學。Nieorg。金屬。Pierwiastkow Rzadkich, Politechn。Wrocl。, 29歲(1976年)。

藥物化學與藥物設計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