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A&B)按地區、性別和年齡組劃分的體育活動構成(%)。
全文
沒見王1Ting劉1Siran譚1姚姚2利虹μ1 *
1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2 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
*通訊作者:穆立紅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流行病學教研室,重慶400016電話:+ 8613608360737;傳真:023 - 68485008,電子郵件:1097123703 @qq.com
背景:體力活動少與健康危害有關。重慶是中國具有獨特地理特征的城市,重慶市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於全國。我們的目標是探索居住在這個獨特地理位置的居民的身體活動。
方法:數據通過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二五”項目收集。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個人問卷收集了基本人口統計數據(年齡、性別、種族、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和生活習慣(飲食、體育活動等)。體檢時測量身高、體重指數、腰圍、體脂率。使用全球身體活動問卷(GPAQ)評估身體活動。總體力活動用代謝當量計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評估低體力活動與潛在危險因素之間的關係。
結果:總共有15021人被納入研究。工作中的體力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體力活動。身體活動不足的發生率為23.0%。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更活躍。男性比女性更不愛運動。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最高的是年齡≥75歲的人。土家族人口比漢族人口更活躍。未婚者和離異者的不活躍程度分別是已婚/再婚/同居者的1.23倍和1.56倍。
結論:重慶的體育活動率低於全球水平。本研究首次采用GPAQ對重慶市居民的體育活動狀況進行調查。未來增加身體活動的幹預措施應集中在不運動的人身上。
身體活動;風險因素;GPAQ;現狀調查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習慣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缺乏體育鍛煉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低體力活動已被證明是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如結腸癌和高血壓。PA不足還與2型糖尿病、其他心血管疾病、乳腺癌、腸癌以及死亡[3]的頻繁發生有關。最近的證據表明,缺乏體育活動導致全球每年9.0%(530萬人)的死亡,而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中有6-10.0%可歸因於缺乏體育活動[4]。2016年,第63屆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的一份報告明確提到Out,體育活動改善認知功能和學術能力的研究是有前景和發展的[5],重慶,一個獨特的城市,位於中國西南部。它以丘陵和山脈為主,地形表現出“一山一嶺”和“一山兩嶺”的外觀。它包括一個很大的斜坡地區,被稱為“山城”。重慶市高血壓等部分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於全國[6]。本研究首次使用全球體育活動問卷(gpaq2.0版)調查重慶市低體育活動的體育活動狀況和風險因素,該問卷在平均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全國性調查中已被證明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來評估體育活動[7,8]。 Additionally, this investig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s comprehensive and includes a large sample size. The main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residents who live in thi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specific goal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 描述不同特征的身體活動水平的普遍性;
- 描述參與不同PA水平(低、中、高)的人的百分比;
- 描述不同地區、性別、年齡組的身體活動構成(%),以及報告有久坐行為的參與者的久坐行為狀況;
- 描述與低PA水平相關的因素。
實驗
本研究為橫斷麵研究,是衛生部和國家心血管疾病中心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開展的全國調查的一部分。調查了來自中國31個省/市的50萬名年齡≥15歲的個體,以調查主要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狀況和分布特征。重慶作為全國首個項目落地城市,根據頂層設計方案,在全市350萬總人口中抽取15280人,其中15021人參加體育活動調查。這項全國性調查於2012年9月啟動,並於2015年年中完成。本研究由重慶醫科大學機構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並要求參與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抽樣: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首先,采用與規模成比例的概率法在重慶選取了4個區和4個縣。其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SRS)在選定的區/縣分別選擇兩個街道/鄉鎮。第三,使用SRS從每個選定的街道/鄉鎮分別提取三個村莊和/或社區。最後,根據性別和年齡(15-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64歲、65-74歲、≥75歲),共選取14層,采用SRS方法提取相應數量的個體。年齡≥15歲,在重慶居住>個月的個人有資格參加調查。
數據收集:問卷收集了基本人口統計數據(年齡、性別、種族、職業、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等)和生活習慣(飲食、體育活動等)。體檢時測量身高、身體質量指數(BMI)。
定義
體重指數:BMI由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計算,定義如下:體重不足,BMI < 18.5;正常體重,18.5≤BMI≤23.9;超重,24≤BMI≤27.9;肥胖,BMI≥28.0。
體育活動:體育活動調查通常指的是一周的體育活動。它不包括特殊情況,如長假期或商務旅行。體育活動從三個方麵進行評估:工作(包括家務)、通勤相關和娛樂活動。工作和娛樂活動分為高強度和中等強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GPAQ對身體活動水平進行分組。代謝當量(METs)通常用於評估體育活動的強度。對於GPAQ數據分析,將4個METs分配給適度活動(包括與通勤相關的活動)的時間,8個METs分配給劇烈活動的時間,以驗證總體身體活動水平。
總體力活動是通過將工作、通勤和娛樂[7]期間進行的中等或高強度體力活動的所有MET ×分鍾相加來計算的。
GPAQ框架將體育活動水平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 高:至少3天高強度運動,每周至少消耗1500 MET-min,或至少7天步行和中等或高強度運動的結合,每周至少消耗3000 MET-min。
- 溫和的:3天或以上每天至少20分鍾的高強度活動,或5天或以上每天至少30分鍾的中等強度活動(包括步行),或5天或以上步行、中等或高強度活動的任何組合,達到至少600 MET-min/周。
- 低:不符合高或中等水平標準的。
統計分析
使用SPSS (IBM, Armonk, NY, USA)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測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非正態分布數據表示為中位數(25 -75百分位),分類變量表示為百分比。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簡稱H),定性變量采用卡方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評估低體力活動與潛在危險因素之間的關係。p值<0.05,95%可信區間(CI)≠1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的樣本數為15280。然而,報告體育活動的實際受訪者人數為15021人。平均年齡45.2±19.4歲。在所有參與者中,7345人來自城市環境(48.8%),7686人來自農村環境(51.2%);男性7462例(49.7%),女性7559例(50.3%)。被調查人群的特征見表1。
特征 | N (%) |
居民區 | |
城市 | 7335 (48.8) |
農村 | 7686 (51.2) |
性 | |
男性 | 7462 (49.7) |
女 | 7559 (50.3) |
年齡段 | |
15 - 24 | 2313 (15.4) |
25 - 34 | 3210 (21.4) |
35-44 | 2568 (17.1) |
45 - 54 | 2062 (13.7) |
55 - 64 | 1740 (11.6) |
65 - 74 | 1605 (10.7) |
≥75 | 1523 (10.1) |
種族 | |
漢族人口 | 13409 (89.3) |
土家族人口 | 1549 (10.3) |
其他人一個 | 63 (0.4) |
教育水平 | |
不識字的 | 2089 (13.9) |
小學 | 4293 (28.6) |
初中 | 5220 (34.8) |
高中/中專 | 2584 (17.2) |
本科及以上學曆 | 835 (5.6) |
婚姻狀況 | |
未婚 | 2380 (15.8) |
再婚/同居結婚 | 11145 (74.2) |
分離 | 258 (1.7) |
離婚了 | 151 (1.0) |
喪偶的 | 1087 (7.2) |
職業類 | |
管理和技術工人 | 1329 (8.8) |
業務 | 1953 (13.0) |
無固定職業 | 3603 (24.0) |
農業勞動者 | 8097 (54.0) |
身體質量指數 | |
體重過輕 | 845 (5.6) |
正常體重 | 8822 (58.7) |
超重 | 4213 (28.0) |
肥胖 | 1141 (7.6) |
高血壓 | |
是的 | 3094 (20.6) |
沒有 | 11927 (79.4) |
表1:受訪者特征。
一個其他:苗族、藏族等。
通過對重慶市居民體育活動水平的調查分析,低、中、高體育活動人群分別占23.0%、29.3%和47.7%。農村地區缺乏體育活動的患病率(26.6%;95% CI: 25.6 ~ 27.6)高於城區(19.3%;95% CI: 18.4-20.2) (p<0.001)。男性參與者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25.3%;95% CI: 24.4 ~ 26.3)高於女性(20.8%;95% CI: 19.9-21.7) (p<0.001)。在年齡組方麵,年齡≥75歲的人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最高(35.9%;95% CI: 33.5-38.3), 55-64歲人群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最低(12.5%;95% ci: 11.0-14.1)。 Th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mong ag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01). Table 2 reports the preval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ccording to other characteristics.
特征 | 低體力活動% [95% CI) |
中度體力活動% [95% CI] | 高體力活動% [95% CI] | p值b |
居民區 | ||||
城市 | 19.3 (18.4, 20.2) | 28.7 (27.7, 29.8) | 51.9 (50.8, 53.1) | < 0.001 |
農村 | 26.6 (25.6, 27.6) | 29.8 (28.8, 30.9) | 43.6 (42.5, 44.7) | |
性 | ||||
男性 | 25.3 (24.4, 26.3) | 28.4 (27.4, 29.4) | 46.2 (45.1, 47.4) | < 0.001 |
女 | 20.8 (19.9, 21.7) | 30.1 (29.1, 31.2) | 49.1 (47.9, 50.2) | |
年齡組 | ||||
15 - 24 | 31.1 (29.2, 33.0) | 39.4 (37.4, 41.4) | 29.4 (27.6, 31.3) | < 0.001 |
25 - 34 | 27.7 (26.1, 29.2) | 32.8 (31.2, 34.4) | 39.5 (37.8, 41.2) | |
35-44 | 19.2 (17.6, 20.7) | 26.2 (24.5, 27.9) | 54.6 (52.7, 56.6) | |
45 - 54 | 15.6 (14.0, 17.2) | 22.0 (20.2, 23.8) | 62.4 (60.3, 64.5) | |
55 - 64 | 12.5 (11.0, 14.1) | 24.2 (22.2, 26.2) | 63.3 (61.0, 65.5) | |
65 - 74 | 17.1 (15.2, 18.9) | 25.4 (23.3, 27.6) | 57.5 (55.1, 59.9) | |
≥75 | 35.9 (33.5, 38.3) | 31.5 (29.1, 33.8) | 32.6 (30.3, 35.0) | |
種族 | ||||
漢族人口 | 24.6 (23.8, 25.3) | 30.4 (29.6, 31.2) | 45.0 (44.2, 45.9) | < 0.001 |
土家族人口 | 9.5 (8.0, 11.0) | 19.9 (17.9, 21.9) | 70.6 (68.4, 72.9) | |
其他人一個 | 34.9 (22.8, 47.0) | 25.4 (14.3, 36.4) | 39.7 (27.3, 52.1) | |
教育水平 | ||||
不識字的 | 25.9 (24.1, 27.8) | 24.2 (22.3, 26.0) | 49.9 (47.7, 52.0) | < 0.001 |
小學 | 19.4 (18.2, 20.6) | 23.8 (22.5, 25.1) | 56.8 (55.3, 58.3) | |
初中 | 22.3 (21.1, 23.4) | 28.8 (27.6, 30.1) | 48.9 (47.6, 50.3) | |
高中/中專 | 25.9 (24.2, 27.5) | 39.6 (37.7, 41.4) | 34.6 (32.8, 36.4) | |
本科及以上學曆 | 30.8 (27.6, 33.9) | 41.4 (38.1, 44.8) | 27.8 (24.7, 30.8) | |
婚姻狀況 | ||||
未婚 | 31.8 (29.9, 33.6) | 39.5 (37.5, 41.4) | 28.8 (27.0, 30.6) | < 0.001 |
再婚/同居結婚 | 20.8 (20.0, 21.5) | 26.9 (26.1, 27.7) | 52.3 (51.4, 53.3) | |
分離 | 21.3 (16.3, 26.3) | 29.1 (23.5, 34.6) | 49.6 (43.5, 55.8) | |
離婚了 | 29.1 (21.8, 36.5) | 25.2 (18.2, 32.2) | 45.7 (37.7, 53.7) | |
喪偶的 | 27 [24.3, 29.6] | 32.3 (29.5, 35.1) | 40.8(37歲,8,43.7) | |
身體質量指數 | ||||
體重過輕 | 29.1 (26.0, 32.2) | 35.3 (32.0, 38.5) | 35.6 (32.4, 38.9) | < 0.001 |
正常體重 | 23.2 (22.4, 24.1) | 29.7 (28.8, 30.7) | 47.0 (46.0, 48.1) | |
超重 | 22 [20.8, 23.3] | 27.9 (26.5, 29.2) | 50.1 (48.6, 51.6) | |
肥胖 | 20.9 (18.6, 23.3) | 26.7 (24.2, 29.3) | 52.3 (49.4, 55.2) | |
職業類 | ||||
管理和技術工人 | 24.2 (21.8, 26.5) | 40.0 (37.3, 42.6) | 35.9 (33.3, 38.5) | < 0.001 |
業務 | 23.4 (21.5, 25.3) | 34.5 (32.4, 36.6) | 42.1 (39.9, 44.3) | |
農業勞動者 | 21.3 (20.4, 22.2) | 22.3 (21.4, 23.2) | 56.5 (55.4, 57.5) | |
無固定職業 | 26.5 (25.1, 27.9) | 38.3 (36.7, 39.9) | 35.2 (33.6, 36.8) | |
高血壓 | ||||
是的 | 22.7 (21.3, 23.8) | 27.5 (26.2, 28.9) | 49.8 (43.3, 55.4) | 0.01 |
沒有 | 23.1 (22.3, 24.2) | 30.0 (29.2, 31.1) | 46.9 (45.8, 47.4) |
表2:根據不同的體質特點進行不同的體育活動。
一個其他:苗族、藏族等。
P值:b表示不同特征的身體活動水平是否存在差異。
CI:置信區間。
工作(72.4%)和通勤(21.0%)占身體活動的大部分。男性(74.7%)與工作有關的體力活動高於女性(69.7%)2= 76.793;p < 0.001)。農村(77.7%)與工作有關的身體活動高於城市(66.8%)與工作有關的身體活動2= 364.865;p < 0.001)。城市地區與通勤相關的體育活動(24.7%)高於農村地區(17.5%)(X2= 172.007;p<0.001),女性參與者(23.8%)高於男性參與者(18.6%)(X2= 89.345;p < 0.001)。城市娛樂性體育活動(8.5%)高於農村娛樂性體育活動(4.8%)(2 X =32.737;p<0.001)(圖1)。
從15歲到54歲,與工作相關的體力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15-24歲、25-34歲、35-44歲和45-54歲年齡組分別為48.8%、70.7%、77.7%和78.6%。對於54歲的>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工作相關的活動有減少的趨勢;55-64歲、65-74歲和≥75歲組的值分別為78.0%、70.8%和58.5%。與工作相關的體育活動在不同年齡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 4450.331;p < 0.001)。從15歲到54歲,通勤時的體力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15-24歲、25- 34歲、35-44歲、45-54歲組分別為29.0%、22.2%、17.5%和16.9%。在> - 54歲的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通勤相關活動有增加的趨勢;55-64歲、65-74歲和≥75歲組分別為17.5%、24.0%和35.6%。通勤相關的體育活動在不同年齡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 1817.270;p < 0.001)。15-24歲年齡組的休閑體育活動比例最高(22.2%)(圖1)
共有13610和7475名參與者分別報告了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久坐的行為。不同年齡組工作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916.442;p<0.001)和非工作日(H=224.678;p < 0.001)。在工作和非工作時間,城市地區的久坐行為高於農村地區(p<0.001)(圖2)。
圖2:在報告久坐行為的參與者中,久坐行為的中位數(第25、75百分位)。
表3顯示了按特征分組的低體力活動相關因素的比值比。與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參與者相比,生活在城市地區的參與者表現出低體力活動風險降低的趨勢。與已婚/再婚/同居的人相比,未婚和離婚的人有更高的低體力活動風險。男性的不愛運動是女性的1.33倍。與其他年齡組相比,年齡≥75歲的參與者更有可能報告身體活動較低。與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的人相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參與者缺乏體育活動的風險較低。與漢族人口相比,土家族人口更為活躍。然而,沒有發現BMI或職業類別與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之間的相關性。
特征 | p | 或 | OR的95% CI | ||
較低的 | 上 | ||||
居民區 | 農村 | - | 1 | ||
城市 | 0 | 0.767 | 0.703 | 0.836 | |
性 | 女 | - | 1 | ||
男性 | 0 | 1.333 | 1.229 | 1.446 | |
年齡組 | ≥75 | - | 1 | ||
15 - 24 | 0.137 | 0.829 | 0.647 | 1.061 | |
25 - 34 | 0.038 | 0.815 | 0.672 | 0.989 | |
35-44 | 0 | 0.49 | 0.406 | 0.591 | |
45 - 54 | 0 | 0.369 | 0.305 | 0.447 | |
55 - 64 | 0 | 0.268 | 0.22 | 0.325 | |
65 - 74 | 0 | 0.379 | 0.318 | 0.452 | |
種族 | 漢族人口 | - | 1 | ||
土家族人口 | 0 | 0.362 | 0.3 | 0.436 | |
其他人 | 0.055 | 1.675 | 0.988 | 2.839 | |
教育水平 | 本科及以上學曆 | - | 1 | ||
文盲 | 0.55 | 1.075 | 0.847 | 1.365 | |
小學 | 0.295 | 0.893 | 0.722 | 1.104 | |
初中 | 0.019 | 0.799 | 0.663 | 0.963 | |
高中/中專 | 0.011 | 0.788 | 0.656 | 0.947 | |
婚姻狀況 | 已婚/再婚/同居 | - | 1 | ||
未婚 | 0.016 | 1.23 | 1.039 | 1.455 | |
分離 | 0.876 | 0.976 | 0.717 | 1.328 | |
離婚了 | 0.017 | 1.557 | 1.081 | 2.243 | |
喪偶的 | 0.901 | 1.011 | 0.851 | 1.201 | |
身體質量指數 | 正常體重 | - | 1 | ||
體重過輕 | 0.055 | 1.174 | 0.996 | 1.384 | |
超重 | 0.095 | 1.083 | 0.986 | 1.19 | |
肥胖 | 0.259 | 1.096 | 0.935 | 1.284 | |
職業類 | 農業勞動者 | - | 1 | ||
管理和技術工人 | 0.671 | 0.965 | 0.82 | 1.136 | |
業務 | 0.313 | 0.937 | 0.826 | 1.063 | |
無固定職業 | 0.672 | 1.024 | 0.917 | 1.144 | |
高血壓 | 是的 | - | 1 | ||
沒有 | 0.776 | 0.983 | 0.876 | 1.104 |
表3:不同組間低體力活動相關因素的優勢比。
OR-優勢比;CI-置信區間
本次調查發現,重慶居民中報告身體活動較少的參與者比例為23.0%,低於印度本地櫻桃調查報告的49.7%和伊朗調查報告的44.8%[9,10],代表發展中國家。一些發達國家如捷克(27.9%)[11]、美國(43%)[12]的低體力活動比例也高於重慶。以上研究均采用GPAQ問卷收集身體活動數據。重慶市居民的工作、通勤和娛樂活動占比分別為72.4%、21.0%和6.6%;這些結果與印度(工作、通勤和娛樂價值分別為77.4%、11%和11.6%)和伊朗(工作、通勤和娛樂價值分別為71%、20%和9%)的研究報告相似,其中大多數活動被報告為職業性[9,13]。然而,研究結果與發達國家不同,在發達國家,休閑相關和通勤相關的體育活動更為普遍。體育活動量低的主要相關因素為男性、農村地區、年齡≥75歲、漢族、大專及以上學曆、未婚者和離異者。公共衛生政策應以低體力活動風險最高的群體為目標。
不同的體育活動問卷結果不同。大多數先前的研究都使用了GPAQ,它在評估體育活動方麵表現出了良好的效度和可靠性。2011年,全球低體力活動的患病率為21.4%。在以往的研究中,性別/教育水平/居住地區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在各國不盡相同。以往的大多數研究表明,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更容易出現低體力活動[16],這與我們的結果相反。就年齡而言,大多數國家的結果相似:年齡越大,越容易身體活動不足[10,17]。在法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比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更注重體育活動[18],與捷克對20-64歲人群體育活動的調查[11]一致,在本研究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參與者往往體育活動較低。2005年進行的《中國成年人體育活動流行度研究》的結果顯示,在中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乏體育活動[19],這與之前報道的結果相似[10,20,21],但與我們的研究結果相反,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女性從事更多的家務活動。特別是近10年來,隨著廣場舞的加入,中老年女性的休閑、文化和娛樂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導致女性的體育活動[22]。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評估了中國重慶居民的身體缺乏活動水平。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影響著居民的體育活動。通過分析,我們發現,與全球相比,重慶居民的體育缺乏率更高;主要集中在男性、離異/喪偶個體以及75歲以上的人群。重慶市居民的體育活動類型主要與工作和通勤有關。未來旨在增加身體活動的生活方式幹預措施應特別關注高危人群的休閑相關身體活動,包括男性、老年人、未婚和離婚人群。
本研究由“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我國重要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調查及關鍵技術研究”資助,項目編號:2011BAI11B01。
發件人聲明,不存在利益衝突。
- 馬傑(2014)關注兒童青少年缺乏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中國兒童健康雜誌22:1121-1123。
- 張文華,張磊,安偉峰,馬建林(2011)北京郊區成人高血壓前期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的聚類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1:440-446。[Ref。]
- Simoes EJ, Mariotti S, Rossi A, Heim A, Lobello F,等(2012)意大利健康監測(SiVeAS)優先級方法減少慢性疾病危險因素。國際公共衛生雜誌57:719-733。[Ref。]
- Lee IM, Shiroma EJ, Lobelo F, Puska P, Blair SN,等。(2012)缺乏運動對全球主要非傳染性疾病的影響:疾病負擔和預期壽命分析。柳葉刀380:219-229。[Ref。]
- Donnelly JE, Hillman CH, Castelli D, Etnier JL, Lee S,等(2016)兒童體育活動、健康、認知功能與學業成就:係統綜述。醫學科學運動練習48:1197-1222。[Ref。]
- Campbell NRC,張曉華(2018)中國高血壓:從認識問題到實施解決方案的過渡時間。發行量137:2357-2359。[Ref。]
- 世衛組織(2009年)(GPAQ),日內瓦,瑞士,世界衛生組織。[Ref。]
- Bull FC, Maslin TS, Armstrong T(2009)全球體育活動問卷(GPAQ):九個國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美國物理法案健康6:790-804。[Ref。]
- netonraj A, Murugan N, Singh Z, Chauhan RC, Velavan A等。(2017)印度普杜切裏成年城市人口身體活動不足的相關因素:基於人口的橫斷麵研究。臨床診斷報告11:LC15- LC17。[Ref。]
- Sahebkar M, Heidarian Miri H, Noormohammadpour P, Akrami R, Mansournia N,等(2018)伊朗人口低體育活動的患病率和相關因素:2011年全國非傳染性疾病調查。《醫學科學運動》28:1916- 1924。[Ref。]
- Sigmundová D, Sigmund E, Hamřík Z, Kalman M, Pavelka J,等。(2015)捷克20-64歲成年人隨機樣本的久坐行為和體育活動:2002年至2011年IPAQ和GPAQ研究。歐洲公共衛生23增刊:S91-96。[Ref。]
- Hallal PC, Andersen LB, Bull FC, Guthold R, Haskell W,等(2012)全球身體活動水平:監測進展、陷阱和前景。柳葉刀380:247-257。[Ref。]
- Esteghamati A, Khalilzadeh O, Rashidi A, Kamgar M, Meysamie A,等(2011)伊朗的體育活動:第三次國家非傳染性疾病風險因素監測結果(surfncdc -2007)。J物理法案健康8:27-35。[Ref。]
- Van Dyck D, Cardon G, Deforche B, Sallis JF, Owen N等(2010)比利時成年人社區社會經濟地位和步行性與體育活動行為相關。Prev Med 50 S74-S79。[Ref。]
- Dumith SC, Hallal PC, Reis RS, Kohl HW 3rd(2011)全球76個國家缺乏體育活動的普遍程度及其與人類發展指數的關係。前醫學53:24-28。[Ref。]
- Anjana RM, Pradeepa R, Das AK, Deepa M, Bhansali A,等。(2014)印度的體育活動和不活動模式-來自ICMR-INDIAB研究(第一階段)的結果[ICMR-INDIAB-5]。國際行為物理法第11章26節。[Ref。]
- (2015)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後體育活動及影響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誌50:773-777。
- Bertrais S, Preziosi P, Mennen L, Galan P, Hercberg S等(2004)法國中年成年人達到當前體育活動建議的社會人口學和地理相關性:Supplémentation en Vitamines et Minéraux抗氧化劑(SUVIMAX)研究。美國醫學雜誌公共衛生94:1560-1566。[Ref。]
- 孟特納P,顧東,Wildman RP,陳傑,Qan W,等。(2005)中國成年人體育活動的流行程度:來自亞洲心血管疾病國際合作研究的結果。美國公共衛生雜誌95:1631-1636。[Ref。]
- Moniruzzaman M, Mostafa ZM, islam MS, Ahasan HA, Kabir H等(2016)孟加拉國成年人的身體活動水平:2010年STEPS調查結果。公共衛生137:131-138。[Ref。]
- Katulanda P, Jayawardena R, Ranasinghe P, Rezvi Sheriff MH, Matthews DR(2013)發展中國家成年人的體育活動模式和相關性:斯裏蘭卡糖尿病和心血管研究。公共衛生雜誌16:1684-1692。[Ref。]
- Kaptein SA, Badley EM(2012)性別差異,年齡,關節炎和慢性疾病:對身體活動行為的影響。美國物理學法案健康9:540 -548。[Ref。]
下載臨時PDF
文章類型:研究文章
引用:王敏,劉濤,譚鬆,姚勇,穆蘭(2019)特定城市個體體育活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重慶市全國心血管疾病調查。J流行病學公共衛生Rev 4(1): dx.doi.org/10.16966/2471-8211.168
版權:©2019王敏,等。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的條款發布,允許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要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