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分泌學與代謝紊亂

全文

病例報告
腦生殖細胞瘤是16歲男孩青春期發育異常的一個原因

Guidoni ELucherini米Coriolani GLotti F極力反對你Caini米Galimberti DScarinci RMunicchi G

分子醫學與發展係,錫耶納大學兒科部,錫耶納,意大利

*通訊作者:Elisa Guidoni,意大利錫耶納大學分子醫學與發展學係,兒科學,錫耶納,E-mail: elisaguidoni9@gmail.com


摘要

摘要目的:本文報告一例罕見的雙焦混合生殖細胞腫瘤,包括鬆果體區和鞍區,症狀包括顱內壓升高、神經係統障礙、泛垂體功能減退的內分泌異常和青春期發育的特殊趨勢,其進展可能與腫瘤分泌的β-HCG有關。

方法:進行了腦MRI,活檢和組織學檢查,顯示存在生殖細胞瘤兼容的非生殖細胞瘤和胚胎癌的成分。全垂體功能低下替代治療開始後,患者接受化療和放療。

結果:治療顯示腫瘤消退,患者目前正在使用去氨加壓素、氫化可的鬆、l -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替代療法。他目前在成人病房接受隨訪,診斷後7年沒有進一步複發。

結論:igct非常罕見;綜合影像學、實驗室和組織學診斷是正確診斷和確定將使用的方法所必需的。主要的挑戰之一將是盡量減少治療的副作用,以提高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字

腦生殖細胞瘤;青春期的發展;顱內生殖細胞腫瘤

簡介

顱內生殖細胞瘤(igct)占0 - 19歲兒童腦瘤的3-11%[1,2]。與西方國家相比,亞洲國家(特別是日本、台灣和韓國)報告的兒童原發性igct發病率明顯更高[3-5]。對於這種地理和種族上的差異仍然沒有任何解釋。

igct多見於男性,發病高峰在10-12歲[1,6]。

igct是一種惡性腫瘤,由胚胎期未遷移到生殖脊的原始生殖細胞殘體引起。他們對位於中線的鬆果體區、第三腦室和視網膜上-下丘腦區表現出明顯的偏好。一些igct發生在不尋常的部位,包括基底神經節、丘腦、第四腦室、脊髓和胼胝體[8-10]。

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大小:鬆果體區腫瘤可確定由阻塞性腦積水引起的顱內壓升高,伴有頭痛、嘔吐、嗜睡和視覺異常。由於尿崩症、孤立生長激素缺乏、性發育遲滯或性早熟和垂體功能低下,蝶上位置可引起內分泌問題。其他常見症狀包括腫瘤視覺通路浸潤引起的眼部體征[1,11-13]。

組織學上igct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純生殖細胞瘤,約占病例的50%-70%,和非生殖細胞瘤(nggct),包括胚胎癌、卵黃囊瘤、絨毛膜癌、畸胎瘤和混合生殖細胞瘤。以多種組織學成分為特征的混合生殖細胞腫瘤約占所有兒科igtc的25%[1]。

生殖細胞腫瘤也可根據腫瘤標誌物的分泌進行分類;最常見的標記物是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甲胎蛋白(AFP),可在腦脊液和血清中測定。純生殖細胞瘤通常是不分泌的腫瘤,而絨毛膜癌經典地產生β-HCG,畸胎瘤和混合生殖細胞腫瘤可以分泌β-HCG和AFP[1,14]。

其他免疫組化標記如CD30、CD117、OCT-4、β-HCG、AFP、胎盤堿性磷酸酶(PLAP)等可用於判斷腫瘤[15]的組織學組成。

診斷包括放射檢查(CT和MRI),測量血液和液體中的腫瘤標誌物和組織學評估[1,16]。

預後與組織學亞型密切相關。單純的生殖細胞瘤是高放射敏感性的,而nggct對放療的敏感性較低,預後較差[17,18]。單純生殖細胞瘤患者的生存率似乎非常高,10年總生存率為90%,而nggct患者的10年生存率在30-80%之間,許多腫瘤在確診後18個月內複發[19-22]。

顱內gct的治療也因組織學亞型而異。放療,合並或不合並化療,是治療純生殖細胞瘤的金標準,有時需要手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23]。

盡管最近化療和放療取得了進展,但由於其對這種治療的敏感性較低,神經外科治療仍然是顱內nggct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包括組織采樣、腦脊液分流和細胞減少[24]。特別是,最近的經鼻蝶入路內鏡技術允許接近鞍區病變[25]。

此外,在內分泌功能障礙的情況下,給予替代療法。

我們提出這個病例是為了描述一種罕見的雙焦點混合生殖細胞腫瘤,包括鬆果體和鞍區,症狀包括顱內壓升高、神經係統障礙、泛垂體功能減退的內分泌異常和青春期發育的特殊趨勢,該趨勢可能是由腫瘤分泌β-HCG所支持的。

病例報告

一名16歲男童因雙顳部頭痛、晨吐、斜視、視覺障礙(側視複視)、多尿和多飲等症狀就診於本診所。

臨床檢查:體重50.5 kg(10百分位),身高167 cm(10-25百分位),頭圍53.2 cm(10-25百分位),心肺、腹部檢查正常,肝脾腫大未見。淺表淋巴管完好,睾丸左容量15ml,右容量20ml,恥骨Tanner期。由於左外側直肌麻痹導致的會聚性斜視,側視複視,左臂弱視,左半身感覺減退。

行腦MRI: T2矢狀位掃描顯示鬆果體區有一個直徑3cm的膨脹腫塊,疝入第三腦室,壓迫Sylvius導水管,繼發性三腦積水(圖1);T1加權釓矢狀位掃描顯示病變明顯強化。進一步病變出現在鞍上區、胼胝體膝、透明隔和穹窿(圖2)。

圖1:T1加權釓矢狀位掃描顯示鬆果體區有一個直徑3cm的膨脹腫塊,疝入第三腦室,壓迫Sylvius導水管和繼發性三腦積水。

圖2:T1加權釓矢狀位掃描顯示病變明顯強化。進一步的病變出現在鞍上區,胼胝體膝,透明隔和穹窿。

患者入院並行內窺鏡第三腦室造口術(ETV)及活檢。組織學檢查顯示存在生殖細胞腫瘤與非生殖細胞瘤兼容,含有胚胎癌成分(cd30 + e cd117 +)(圖3和圖4)。

圖3:掃描功率下的混合生殖細胞腫瘤。CD117陽性,棕色染色的非生殖細胞瘤腫瘤細胞(箭頭),混合有胚胎癌細胞,相反,CD117、蘇木精和伊紅陰性,原始放大倍率× 25。插入:Immunohistochemistry-streptavidin-biotin方法;發色體:diaminobenzidine;原放大倍數× 200。

圖4:胚胎癌CD30免疫陽性成分。在圖的底部,非生殖細胞未被CD30抗體標記。
Immunohistochemistry-streptavidin-biotin方法;發色體:
diaminobenzidine;原放大倍數× 200。

腫瘤標記物圖譜顯示血清β-HCG水平升高15mui /ml(正常值<2,6),腦脊液β-HCG水平升高194,mui /ml(正常值<15),血清AFP水平升高2ui /ml(正常值<15),腦脊液中AFP水平升高3ui /ml(正常值<15)。

生物化學結果顯示卵泡刺激素(FSH) 0.52 mUI/ml,促黃體生成素(LH) 0 mUI/ml,催乳素(PRL) 33.1 ng/ ml,睾酮(T) 1030 ng/dl,雌二醇24.1 pg/ml,抑製素B<5 pg/ml, LHRH刺激試驗未見FSH和LH水平升高。尿比重和滲透壓極低。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較低(0.02µUI/mL),遊離甲狀腺素(FT4)水平較低(6.5 pg/mL)。GH- igf -1軸檢查顯示GH缺乏,但化療放療結束時推遲了替代治療。

由於患者有泛垂體功能低下,開始使用氫化可的鬆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12 mg/m)2然後是左旋甲狀腺素替代(75µg/d),睾酮增強(150mg i.m.每月)和去氨加壓素(1次每天兩次)。

根據意大利兒科腫瘤學會(SIOP CNS TGC ' 96)的方案,在臨床-病理-儀器分期後,開始進行抗細胞治療。化療進行了4個周期:周期1和3:順鉑(由於耳部毒性而改為卡鉑)和依托泊苷,周期2和4:磷酰胺和依托泊苷。化療後進行常規放射治療至顱脊髓軸(2550 cGy),包括全心室照射(1950 cGy)和增強鬆果體區(900 cGy)。總的來說,在原始病變部位,劑量達到54戈瑞,在腦室水平,轉移部位,劑量為44戈瑞。

治療後腫瘤消退,治療結束2個月腦MRI證實。

患者17歲,青春期發育完全,體重50百分位,身高10-25百分位。

在我們部門進行的最後一次評估中,在18歲時,體重在25-50百分位,身高在10-25百分位。患者繼續接受去氨加壓素、氫化可的鬆、l -甲狀腺素和生長激素替代治療。他目前在成人病房接受隨訪,診斷後7年沒有進一步複發。

討論

生殖細胞腫瘤是罕見的腫瘤,常發生在顱內。受影響最大的部位是鬆果體和鞍上區。5%-25%的患者出現兩個部位的同步病變[1,26]。

根據定義,雙焦igct僅限於鬆果體和神經垂體區域,不應被視為轉移性疾病,而應被視為獨立的原發腫瘤[27]。

鬆果體區腫瘤導致Sylvius導水管和Monro孔阻塞,導致腦積水和顱內高壓體征;鞍上ICGTs的主要表現為內分泌疾病和視力缺陷。特別是最常見的初始症狀是尿崩症(50%),其次是視覺障礙(17%)。視覺缺陷表現為視力下降和視野缺損(尤其是雙顳側偏視);在整個病程中,其發生率約為78%[12]。

下丘腦-垂體軸缺損引起的改變可能出現在發病時、明顯症狀時、放化療期間或隨訪期間。

我們的病例是一個罕見的雙焦混合生殖細胞腫瘤,包括鬆果體和鞍區。患者有腦積水引起的顱內壓增高、腫瘤壓迫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泛垂體功能低下引起的內分泌異常等症狀,需要激素替代治療。

我們的病人青春期發育有一個特殊的趨勢。第二性征的發展在我們第一次觀察的時候已經進展了,可能是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生理激活維持的。該腫瘤位於鬆果體區,導致全垂體功能減退,垂體-性腺軸抑製,LHRH刺激試驗缺乏FSH和LH反應,導致青春期發育進程停止。

臨床上很難發現這種青春期停滯,因為第二性征的進展,特別是陰毛和陰莖的生長。

這種進展可能與腫瘤分泌的β-HCG有關。

β-HCG是胎盤合胞滋養細胞產生的分子;它也可能在某些形式的生殖細胞腫瘤中分泌。產生β-HCG的生殖細胞瘤約占所有生殖細胞瘤的18%。

由於β-HCG與LH的相似,它能夠結合Leydig細胞上的LH受體,刺激T的合成和分泌,通過負反饋[29]抑製垂體LH的分泌。

在我們的患者中,診斷時血清T水平非常高。

治療導致腫瘤消退和抑製異常T分泌,因此停止青春期發展的進程,用替代T療法重新開始。

與血清腫瘤標誌物、β-HCG和AFP的相關性是診斷igct的必要考慮因素[14,30]。β-HCG的檢測不是轉移或腫瘤大小的標記物,但它的存在表明腫瘤[31]中合胞滋養細胞成分的活性。

已知分泌性生殖細胞瘤的預後較非分泌性生殖細胞瘤差,複發率高,生存期短[31,32]。

NGGCT被診斷為IGCT合並任何惡性生殖細胞成分或任何AFP或β-HCG分泌腫瘤。

在每個研究(50-100 IU)中,用於診斷NGGCT的β-HCG升高的臨界值不同。一些研究者認為β-HCG濃度高的腫瘤預後較差[14,28,33,34]。

然而,許多其他研究表明,當沒有證據表明β-HCG水平通過白酒傳播時,β-HCG水平升高與不良預後並無特別關聯[35-39]。

結論

igct非常罕見,在診斷神經和內分泌症狀時需要特別注意。igct的神經影像學特征非常相似,因此限製了診斷的確定性,因此需要組織學檢查和測量特定的腫瘤標誌物來完成[10]的完整診斷。隻有綜合影像學、實驗室和組織學診斷才能確定[40]的治療方法。

主要的挑戰之一將是盡量減少治療的副作用,以提高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王曉燕,王曉燕(2008)兒童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腫瘤的研究進展。腫瘤學家13:690 - 699。[Ref。
  2. Hoffman HJ, Otsubo H, Hendrick EB, Humphreys RP, Drake JM,等(1991)兒童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神經外科雜誌74:545-551。[Ref。
  3. 日本腦瘤登記委員會(2003)日本腦瘤登記委員會(1969-1996)報告。神經醫學(東京)43:Si-Svii, 1-111。[Ref。
  4. 李春春,鄭偉,劉浩,Park S, Lee SH(2010)韓國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係統腫瘤流行病學研究。中華神經外科雜誌48:145-152。[Ref。
  5. 黃婷婷,何德明,張金平,晏樹生,郭文英等(2005)台灣台北市VGH(1975- 2004)兒童原發性腦腫瘤的統計。癌症104:2156 - 2167。[Ref。
  6. Goodwin TL, Sainani K, Fisher PG(2009)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腫瘤的發病模式:一項SEER研究。中華兒科血液學雜誌31:541-544。[Ref。
  7. Endo T, Kumabe T, Ikeda H, Shirane R, Yoshimoto T(2002)神經垂體生殖細胞瘤組織學上被誤診為肉芽腫性垂體炎。神經科學學報(中國)44:1233-1237。[Ref。
  8. Kalra SK, Vaid VK, Jaiswal AK, Behari S, Jain VK,等(2008)原發性中腦生殖細胞瘤。中華神經科學雜誌15:1282-1284。[Ref。
  9. Voirin J, Klein O, Chastagner P, Moret C, Vignaud JM,等(2008)13例兒童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腫瘤的回顧性研究。Neurochirurgie 54: 55 - 62。[Ref。
  10. 梁林,黃曉燕,李曉燕,李曉燕,等(2002)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MRI研究。神經放射學44:382 - 388。[Ref。
  11. Kyritsis AP(2010)原發性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中華神經科雜誌96:143-149。[Ref。
  12. 黃文波,張曉玲,王偉,戴玉玲,邱海燕,等。(2012)顱內生殖細胞瘤的眼部表現:3例報告並文獻複習。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125:2790-2793。[Ref。
  13. Papaefthimiou A, Kyrgios I, Kotanidou EP, Maggana I, Mouzaki K, et al.(2015)一係列男性青少年顱內生殖細胞性生殖細胞腫瘤早期表現與中樞性尿裂症相關的繼發性夜間遺尿。中國內分泌雜誌(英文版)[Ref。
  14. Barlow LJ, Badalato GM, McKiernan JM(2010)血清腫瘤標誌物對男性生殖細胞腫瘤的評價。Nat Rev Urol 7: 610-617。[Ref。
  15. 王溝生,蔣鑫,袁鑫,任超,曾燕,等(2012)OCT4對原發性顱內生殖細胞瘤的預後價值:31例單所分析。中華神經外科雜誌26:237-246。[Ref。
  16. 王豔,鄒玲,高斌(2010)顱內生殖細胞瘤56例臨床及MRI表現。查爾茲神經係統26:1773-1777。[Ref。
  17. Schild SE, Scheithauer BW, Haddock MG, Wong WW, Lyons MK, et al.(1996)組織學證實的大腦鬆果體腫瘤和其他生殖細胞腫瘤。癌症78:2564 - 2571。[Ref。
  18. Jinguji S, Yoshimura J, Nishiyama K, Aoki H, Nagasaki K,等(2013)影響顱內生殖細胞瘤長期幸存者功能預後的因素:單一機構20年的經驗。中華神經外科雜誌11:454-463。[Ref。
  19. Shim KW, Park EK, Lee YH, Suh CO, Cho J,等(2013)顱內原發性純生殖細胞瘤的治療策略。蔡爾茲神經係統29:239-248。[Ref。
  20. Kim JW, Kim WC, Cho JH, Kim DS, Shim KW, et al.(2012)一種包括顱脊髓照射在內的多模式方法改善了高風險顱內非細胞瘤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效果。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84:625-631。[Ref。
  21. Maity A, Shu HK, Janss A, Belasco JB, Rorke L,等(2004)顱脊髓放射治療經活檢證實的顱內生殖細胞瘤:單一中心25年的經驗。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58:1165-1170。[Ref。
  22. Matsutani M,日本兒童腦腫瘤研究小組(2001)CNS生殖細胞腫瘤的化療和放療聯合治療——日本的經驗。中華神經科雜誌54:311-316。[Ref。
  23. Hardenbergh PH, Golden J, Billet A, Scott RM, Shrieve DC,等(1997)顱內生殖細胞瘤:低劑量放射治療的案例。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39:419-426。[Ref。
  24. 金濟勇,樸傑(2015)了解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策略:以放射治療為重點。中華神經外科雜誌57:315-322。[Ref。
  25. Somma AD, Bronzoni C, Guadagno E, Solari D, Dell ' avversana GO等人(2014)采用“擴展”內鏡鼻內入路切除鞍上套內混合性胚細胞瘤:技術病例報告。外科神經Int 5: 14。[Ref。
  26. Lafay-Cousin L, Millar BA, Mabbott D, Spiegler B, Drake J等。(2006)雙焦生殖細胞瘤的有限場輻射。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65:486-492。[Ref。
  27. Weksberg DC, Shibamoto Y, Paulino AC(2012)雙焦點顱內生殖細胞瘤:回顧性分析20例患者的治療結果並複習文獻。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32:1341-1351。[Ref。
  28. Sawamura Y, Ikeda J, Shirato H, Tada M, Abe H(1998)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腫瘤:基於111例病例的治療考慮及其長期臨床結果。癌症雜誌34:104-110。[Ref。
  29. Nascimento DJ, Leães CG, Pereira-Lima JF, Oliveira MC(2012)由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生殖細胞瘤引起的性早熟。兒科神經科學雜誌7:202-204。[Ref。
  30. Calaminus G, Bamberg M, Harms D, Jürgens H, Kortmann RD,等(2005)AFP/ β - hcg分泌的CNS生殖細胞腫瘤:與初始症狀和原發腫瘤切除術相關的長期結局。合作試驗結果MAKEI 89。Neuropediatrics 36: 71 - 77。[Ref。
  31. Sano K(1995)所謂的顱內生殖細胞腫瘤:它們真的起源於生殖細胞嗎?中華神經外科雜誌9:391-401。[Ref。
  32. Abeloff醫學博士(2008)Abeloff的臨床腫瘤學。第四版,Churchill Livingstone/Elsevier,費城。[Ref。
  33. Aoyama H, Shirato H, Ikeda J, Fujieda K, Miyasaka K,等(2002)顱內生殖細胞腫瘤誘導化療後低劑量受熱場放療。中華臨床雜誌20:857-865。[Ref。
  34. 葉鬆林,王曉燕,王曉燕,等。(1992)原發性顱內生殖細胞瘤的複發。特指伴有STGC(合胞滋養層巨細胞)的生殖細胞瘤。中華神經科雜誌13:247-256。[Ref。
  35. Jensen AW, Laack NN, Buckner JC, Schomberg PJ, Wetmore CJ,等(2010)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瘤的劑量適應和減野放療合並或不合並化療的長期隨訪。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32(4):449- 456。[Ref。
  36. Kawabata Y, Takahashi JA, Arakawa Y, Shirahata M, Hashimoto N(2008)顱內生殖細胞瘤患者的長期預後:單一機構放療加或不化療的經驗。神經腫瘤雜誌88:161-167。[Ref。
  37. 金濟英,白海傑(2013)韓國顱內生殖細胞腫瘤的治療效果;KSPNO G081多中心試驗,KSPNO- g052 /082試驗:生殖細胞治療的新視野。首爾:韓國兒科神經腫瘤學會42-49。
  38. Ogawa K, Shikama N, Toita T, Nakamura K, Uno T,等(2004)顱內生殖細胞瘤放療的長期療效:126例患者的多機構回顧性研究。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58:705-713。[Ref。
  39. Ogino H, Shibamoto Y, Takanaka T, Suzuki K, Ishihara S,等(2005)人血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的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瘤的臨床特征和治療結果。國際放射腫瘤學雜誌62:803-808。[Ref。
  40. Osorio DS, Allen JC(2015)中樞神經係統生殖細胞瘤的治療。CNS Oncol 4: 273-279。[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病例報告

引用:Guidoni E, Lucherini M, Coriolani G, Lotti F, Geronzi U,等(2016)腦生殖細胞瘤是一名16歲男孩青春期發育異常的原因。國際內分泌代謝紊亂雜誌2(2):doi http://dx.doi.org/10.16966/2380-548X.125

版權:©2016吉多尼·E等人。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發布,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6年2月17日

  • 接受日期:2016年4月26日

  • 發表日期:2016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