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草藥牙膏和普通牙膏對口腔有益菌群影響的比較評價——臨床微生物學研究
Shreya謝蒂*Bebika ThoudamAditi玻色
班加羅爾牙科科學和研究生研究所牙周病科,印度卡納塔克邦班加羅爾- 560029,豪瑟路*通訊作者:Shreya Shetty博士,班加羅爾牙科科學和研究生研究所牙周病科,班加羅爾Hosur路,印度卡納塔克邦,班加羅爾- 560029,傳真:+918041506025;電子郵件:drshreyak@gmail.com
摘要
背景及目標
草藥牙膏在亞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迅速流行起來。雖然牙膏對致病菌斑微生物的影響已經有文獻記載,但很少或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對有益菌群的影響,而有益菌群有助於控製致病菌株。本研究試圖評價和比較草藥和傳統牙膏的這些作用。
方法
口腔衛生良好(OHI評分= 0)的18 ~ 28歲學生受試者60名,隨機分為測試組和對照組。試驗組使用草藥牙膏,對照組使用普通牙膏。在基線、刷牙後立即、刷牙後12小時、1周和1個月收集牙菌斑和唾液樣本,並進行培養。在不同的時間間隔估計鏈球菌和乳酸菌計數以及總微生物計數。
結果
試驗第1天,試驗組與對照組的鏈球菌和乳酸菌數量及總CFU無顯著差異(P>0.05),但第1周對照組菌斑和唾液中鏈球菌數量顯著升高(P>0.01)。而試驗組在刷牙1個月後12小時唾液中L. bacillus和CFU總數顯著增加(p>0.01)。
結論
與普通牙膏相比,草藥牙膏在保存有益的口腔菌群方麵可能稍微更有效,盡管兩者在抑製病原微生物方麵同樣有效。
關鍵字
牙膏;草藥製劑;有益的細菌;病原菌;斑塊
簡介
牙菌斑是牙齦炎症的主要病因,是由齦上菌斑在根尖向齦下區[1]延伸而引起的慢性牙周炎。口腔微生物群是多種多樣的,其中包括奈瑟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牙齦卟啉單胞菌,白喉,梭杆菌和嗜血杆菌[2]。有用的共用詞包括血鏈球菌,炎鏈球菌,唾液鏈球菌,乳酸乳球菌,幹酪乳杆菌,內斯倫放線菌和粘膠放線菌有害的包括中間普雷沃氏菌,牙齦P.和放線菌放線菌,連翹T. dentticola[2]。共生菌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們能夠阻止宿主免疫係統的激活。一種提出的機製是耐受性的發展,包括產生抑製性t淋巴細胞和存在抑製性細胞因子,主要是轉化生長因子- β和白細胞介素(IL)- 10,它們將共生生物與病原生物區分開來,前者有助於耐受性,後者誘導強大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因此,斑塊的化學控製不僅要有選擇性地消滅致病微生物,而且要有效地保存有益菌群。一種有效減少有害口腔菌群的牙膏,從而有效促進口腔健康。消除微生物牙菌斑生物膜可以預防牙齦炎、牙周炎和齲齒。研究表明,牙菌斑可以通過物理去除、使用牙膏和漱口水來控製[3,4]。然而,傳統的牙膏有其局限性;例如在正確的地方(口腔)和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濃度的氟化物(需要非常低的濃度),(在疾病發生的口腔中持續使用),這有利於其控製齲齒的效果。同樣,牙膏中的常見成分三氯生也被認為具有致癌、誘變或致畸作用。 Because of their widespread use over many years, the issue of the emerg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has been raised,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concomitant resistance to clinically important antimicrobials [6].
另一方麵,草本牙膏具有不含染料和人工調味劑,具有抗菌、抗真菌和抗菌活性的優點。研究表明,草藥牙膏中的楝樹提取物適用於治療牙齦炎和口腔感染,因為它抑製菌斑的形成和細菌[7]的生長。迄今為止,關於以草藥為基礎的牙膏的臨床研究還不夠。隻有有限的數量在活的有機體內已發表的關於草藥牙膏的研究表明,它們在減少牙菌斑方麵可能相當於傳統牙膏。雖然有關於牙膏對致病菌斑菌群影響的積極報道,但關於牙膏對口腔有益菌群影響的報道有限或沒有。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草藥和市售牙膏的抗菌效果;以及它們對有益細菌種類的影響,如鏈球菌和乳酸菌計算唾液含量。
材料與方法
經過倫理委員會、班加羅爾牙科科學研究所和研究生研究的批準,這項試點研究在該研究所18至28歲的學生中進行。符合納入標準的60名患者被隨機平均分配到試驗組或對照組;每組由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組成,從而消除了年齡和性別偏見。
入選標準:
- 患者口腔衛生良好(OHI評分= 0)。
- 選擇的排除標準
- 受試者有任何全身疾病。
- 受試者在研究前三個月有任何藥物服用史,包括抗生素、止痛劑或任何其他藥物
- 近期有急性或慢性感染史。
- 身體或精神有問題的病人。
- 有固定的矯正器具。
- 吸煙者/paan/煙草/檳榔使用者。
為了避免結轉效應,在基線計數前給予兩周的衝洗期。隨機化是通過抽簽並將患者隨機分配到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服用草藥丹三福(喜馬拉雅製藥公司,班加羅爾),對照組服用Pepsodent G(印度斯坦聯合利華有限公司,孟買)。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了口腔衛生指導,並被要求每天使用給定的牙膏刷牙兩次(每12小時一次)。在使用牙膏後,收集兩組患者的菌斑和唾液樣本,方法如下:對收集的樣本進行培養,比較鏈球菌菌落和乳酸杆菌菌落計數。
唾液收集
在無菌eppendorf管中咳痰收集未刺激的唾液。
斑塊集合
在刮匙的幫助下,從臼齒舌麵和頰麵收集斑塊,然後放置在充滿生理鹽水的eppendorf管中。
實驗室程序
所有樣本進行15秒超聲處理,並使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連續稀釋10倍稀釋至107.然後使用環混合器對稀釋後的樣品進行渦流處理。按照製造商的說明製備所需的平板計數瓊脂(Himedia M091)。每個稀釋樣品100 μ l轉移到無菌的一次性培養皿(90 mm)中。將製備好的平板計數瓊脂保持在熔融狀態,並保持在450℃。向培養皿中加入約15至20毫升,讓其凝固。凝固後,將培養皿倒置,轉移到37°C的細菌培養箱中,孵育24至48小時。菌落計數采用細菌菌落計數器,以Cfu/ml表示
計算方法=菌落數加樣品體積×稀釋係數
對於特定的生物,具體的和選擇性的培養基使用如下。
唾液瓊脂:Himedia M259按製造商說明書製備,用於分離和計數鏈球菌。樣品處理和電鍍過程與總需氧計數相似。
MRS乳酸菌瓊脂:Himedia是按照製造商的說明準備的。這是一種分離和計數乳酸菌種的選擇性培養基。樣品處理和電鍍過程與總需氧計數相似。
微生物總數分析:采用Himedia平板計數瓊脂(M091)計數好氧微生物總數。
統計分析
所獲得的數據使用SPSS(社會科學統計包)V 15.0(適用於windows)進行分析,該安裝軟件能夠使用幾種統計功能對數據進行評估。進行Mann-Whitney U檢驗,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在1天、1周和1個月菌斑和唾液樣品中mittis、乳酸菌和CFU總數。
結果
共有60名受試者,30名男性和30名女性,年齡在18至28歲之間完成了研究。在第1天結束時,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無顯著差異鏈球菌,乳酸菌斑塊樣本中的CFU總計數,顯著性水平為5% (p>0.05),表明斑塊樣本中的計數在“0”和12小時時相似(表1)。同樣,試驗組和對照組在CFU總計數方麵無顯著差異鏈球菌,L.芽孢杆菌以及第1天唾液樣本中的CFU總計數(p>0.05),再次表明刷牙前、刷牙後和刷牙後12小時唾液計數變化不大(表2)。
另一方麵,在1周結束時,對照組刷牙前菌斑和唾液樣本中鏈球菌計數均顯著增加(p>0.01)(表3),而試驗組在刷牙前菌斑和唾液樣本中鏈球菌計數均顯著增加乳酸菌僅比較刷牙前和12小時後唾液樣本中的CFU總數(p>0.01)(表4)。
隨後,在1個月結束時,“0”小時菌斑樣本顯示試驗組乳酸菌數量顯著增加(p>0.01)(表5)。同樣,刷牙前後的唾液樣本僅在試驗組中乳酸菌數量顯著增加(p>0.01)(表6)。相反,12小時唾液樣本僅在對照組中總CFU數量顯著增加(p>0.01)(表6)。
表1:試驗組和控製組的比較鏈球菌,芽孢杆菌和菌斑樣品中CFU總計數的Mann-Whitney U試驗在1天
表2:試驗組與對照組1 d唾液樣品中米氏鏈球菌、芽孢杆菌及CFU總數的比較
表3:試驗組和控製組的比較mittis, L. bacillus以及1周後斑塊樣本中的CFU總數
討論
今天市麵上的大多數牙膏都能保證完全的口腔健康和對牙齦和牙齒的全麵護理。草藥牙膏已經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並在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迅速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它們是天然提取的,不含大多數市售牙膏中含有的刺激性化學物質。
抗斑塊劑的設計是為了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和/或去除已建立的生物膜。相比之下,抗菌藥物的作用模式包括抑製目標細菌的生長或殺死目標細菌,分別以其最低抑製濃度(MIC)或最低殺菌濃度(MBC)表示。然而,在生物膜表麵生長的細菌對抗菌素殺滅的敏感性降低,特別是在較老(更成熟)的生物膜中。因此,該配方的一個主要要求是在刷牙的兩分鍾內提供足夠濃度的抑製劑,以確保保留在口腔的牙齒和粘膜表麵,以便活性成分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仍然提供生物活性的水平釋放。這種產品保留的性質被稱為物質性,並且在抗菌藥物[8]之間有顯著差異。牙膏通過有效地減少斑塊[9]中所謂的致病細菌來實現這一目標。那些含有三氯生的農藥據稱具有廣泛的抗菌活性;並且還可以減輕炎症[10]。亞致死水平的三氯生還可以抑製口服鏈球菌產生的酸和蛋白酶活性p . gingivalis.當三氯生與一種補充性抗菌劑如鋅[10]聯合使用時,報告了抗菌斑和抗牙齦炎的效果。表麵活性劑如月桂基硫酸鈉可以破壞生物膜結構,破壞細胞膜,殺死細菌(高濃度時),抑製酶(低濃度時)。盡管口腔護理產品中使用的許多抗菌藥物被描述為廣譜抗菌,但在口腔使用條件下(可變濃度/短接觸時間),它們可能具有有利的選擇性作用模式,主要抑製與疾病有關的生物的生長和代謝,而與口腔健康相關的生物則相對不受影響[12,13]。牙菌斑還含有某些細菌,這些細菌通過阻止致病菌株在牙周健康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14-16]。共生菌樣唾液鏈球菌而且Lactococcus lactis其中很少。S.salivarius是否發現有抑製作用金黃色葡萄球菌乳酸乳杆菌已被證明能產生nicin,這是一種細菌素,或一種抑製類似細菌的毒素。Nicin還用於預防食品工業中的細菌病原體[17]。年代。唾液鏈球菌與其他口腔共生菌一起,在抑製病原酵母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白色念珠菌在人頰上皮細胞[18]。此外,S。唾液鏈球菌已知菌株K12產生細菌素,使其在抑製中有用釀膿鏈球菌和其他被認為會導致口臭的細菌[19]。它還在口腔中的低pH值條件下表達脲酶,導致尿素水解為二氧化碳和氨,最終導致pH升高。pH升高創造了一個不利於產酸細菌的環境變異鏈球菌[20]。幹酪乳杆菌是另一種常見的口腔微生物,已被證明支持健康的細胞功能和免疫係統反應,同時促進健康的細菌和修改有害的細菌活動[21]。勞拉·沃爾特斯(Laura Walters)的一項研究表明,木糖醇作為牙膏的一種成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抑製乳酸乳杆菌,但對唾液鏈球菌和幹酪乳杆菌沒有有害影響
表4:試驗組和對照組1周唾液樣本中米氏鏈球菌、芽孢杆菌和CFU總數的比較
表5:試驗組和控製組的比較mittis, L. bacillus和總CFU計數斑塊1個月樣品
表6:試驗組和控製組的比較mittis, L. bacillus和總CFU計數唾液1個月樣品
據我們所知,迄今為止還沒有臨床研究評估化學抗斑塊劑對有用菌群的影響。許多研究都集中在各種藥物對致病斑塊的治療作用上。然而,這些藥劑對有用菌群的正麵或負麵影響還有待評估。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這些牙膏對兩種有益細菌的影響,鏈球菌而且乳酸菌以及牙周和全身健康受試者的微生物總數。根據傳統商業牙膏聲稱使用後12小時口腔內無菌斑的說法,研究人員決定在不同的時間間隔內評估微生物數量。因此,我們收集了牙菌斑和唾液樣本,每隔3次評估這些牙膏的實際效果。
維持2周的衝洗期,以主要排除患者以前使用的牙膏的殘留作用(如果有的話)。這樣做是為了消除任何偏差,並保持研究方案的標準化。
從結果中可以明顯看出,在牙菌斑和唾液樣本中,草藥和傳統牙膏組均未發現顯著差異鏈球菌,乳酸菌使用後第1天不同時間間隔的CFU計數。然而,在1周結束時,與草藥牙膏組相比,傳統牙膏組刷牙前菌斑和唾液樣本中鏈球菌數量顯著增加。另一方麵,與刷牙後立即和刷牙後12小時的傳統組相比,草藥牙膏組的唾液樣本顯示出明顯更高的乳酸菌計數和總CFU計數。同樣,在1個月結束時,乳酸菌中藥牙膏組菌斑和唾液計數明顯高於常規組,鏈球菌計數無差異。另一方麵,傳統牙膏組12小時唾液樣本中的CFU總計數顯著高於常規牙膏組。這些發現清楚地表明,與常規牙膏相比,草藥牙膏更有效地保存口腔微生物群。此外,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與傳統牙膏相比,草藥牙膏也表現出更好的抗菌效果。這種抗菌活性與研究相一致[24-28],這些研究發現草藥牙膏對牙菌斑微生物有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闡明牙膏或任何其他抗菌斑劑對有益的共生細菌的影響。用牙膏刷牙是維持口腔衛生的基本工具,因此,有必要從廣泛的角度了解它對牙菌斑微生物群的影響,無論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這是同類研究中的第一次評估,很明顯,草藥牙膏被證明在保存有益細菌方麵比傳統的同類產品略好。
結論
雖然傳統和草藥牙膏都能有效地保存健康的菌群,這一點從缺乏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但草藥牙膏的效果略好;雖然兩種牙膏在減少致病菌斑和維持口腔衛生方麵同樣有效。此外,需要在更大的人群橫截麵上進行長期研究,並建議使用更敏感的測試,如PCR來評估抗菌活性。
確認
作者要感謝和感謝印度班加羅爾m/s喜馬拉雅製藥公司對本項目的資助,以及喜馬拉雅製藥公司前醫療服務和臨床試驗負責人prahlad Patki博士和Sandeep Varma博士的慷慨服務,他們在開展本研究方麵提供了寶貴的幫助,為分析研究的生化參數提供了藥物樣本和實驗室設施。
參考文獻
- Hancock EB(1996)預防。牙周病雜誌1:23 23-249。
- Yost C(2005)口腔中的細菌類型。[Ref。]
- 英國牙科健康基金會,常見問題,照顧我的牙齒。[Ref。]
- Collins WJ, Walsh TF(1996)牙科保健員手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英國272-273。[Ref。]
- Bhargava HN, Leonard PA(1996)三氯生:應用和安全性。Am J感染控製24:209-18。[Ref。]
- 萊德爾RG, Gilbert P, Willis C, McBain AJ(2006)慢性三氯生暴露對40種非原位環境和人類分離株敏感性的影響。應用微生物學雜誌100:1132-1140。[Ref。]
- 潘先生,阿查裏亞LD, Udupa N(2004)印楝葉提取物凝膠抗斑塊活性的評價-一項為期6周的臨床研究。中華藥理學雜誌90:99-103。[Ref。]
- Cummins D(1992)臨床證明的抗斑塊藥物的作用機製。見:丹三福草的臨床和生物學方麵。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英國205−28。
- 陳誌偉,陳誌偉,陳誌偉,等。(1995)三種三氯生牙膏對牙菌斑、牙齦炎和唾液菌群的影響。臨床牙周病22:63- 70。[Ref。]
- Brading MG, Marsh PD(2003)口腔環境:口腔護理產品中抗微生物藥物的挑戰。Int Dent J 53: 353−362。[Ref。]
- Scheie AA, Petersen FC(2008)抗微生物藥物在齲齒控製中的應用。錯誤的做法:齲齒。疾病及其臨床管理,第2版。牛津:Blackwell Munksgaard 265−77。
- Marsh PD(1992)菌斑和牙齦炎化學控製的微生物方麵。J Dent Res 71: 1431−1438。[Ref。]
- Bradshaw DJ, Marsh PD,Watson GK, Cummins D(2009)三氯生和檸檬酸鋅單獨和聯合使用對體外培養的口腔細菌群落的影響。J Dent Res 72: 25−30。[Ref。]
- George J, Hegde S, Rajesh KS, Kumar A(2009)一種草藥牙膏對牙菌斑和牙齦炎的控製效果。印度J Dent Res 20: 480-482。[Ref。]
- 15李誌強,李誌強,李誌強,等。(2010)中藥牙膏對牙菌斑抑製作用的研究:雙盲對照臨床試驗。藥用植物研究2010;4(12): 1182 - 1186。
- Mullally BH, James JA, Coulter WA, Linden GJ(1995)一種草藥牙膏對牙菌斑和牙齦炎的控製效果。牙周病雜誌22:686-689。[Ref。]
- Heikkila MP, Saris PEJ(2003)人乳共生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製作用。應用微生物學雜誌95:471-478。[Ref。]
- 陳誌偉,陳誌偉,陳誌偉,等(1996)口腔細菌對念珠菌黏附口腔上皮細胞的影響。J Dent Res 75: 204。[Ref。]
- Burton JP, Chilcott CN, Moore CJ, Speiser G, Tagg JR(2006)益生菌鏈球菌K12對口腔異味參數影響的初步研究。應用微生物學雜誌100:754-764。[Ref。]
- Yi-Ywan MC, Hall TH, Burne RA(1998)唾液鏈球菌脲酶表達:參與磷酸烯醇丙酮酸:糖磷酸轉移酶係統。微生物學快報165:117- 122。[Ref。]
- Aryana, KJ和McGrew P(2007)含有幹酪乳杆菌和各種益生元的酸奶的質量屬性。食品科學與技術40:1808-1814。[Ref。]
- Laura Walters(2011)木糖醇對三種正常口腔共生菌或益生菌生長的影響[Ref。]
- Abdulwahab IA(2011)草藥和傳統牙膏治療牙齦炎療效的比較。J Dent Res 8:57 - 63。[Ref。]
- Bellet L, Bellet A(1988)一種歐洲草藥碳酸氫鈉牙膏和一種廣泛使用的含有MFP的牙膏在牙套誘導的牙齦炎中的臨床比較試驗。J臨床Dent: A25-A26。[Ref。]
- Emling RC(1988)對一種草藥牙膏治療牙齦炎和牙周炎臨床療效的雙盲評價。J臨床凹痕A27-A29。[Ref。]
- Ozaki F, Pannuti CM, Imbronito AV, Pessotti W, Saraiva L,等(2006)一種草藥牙膏對牙齦炎患者的療效。隨機對照試驗。布拉茲口頭決議20:172-177。[Ref。]
- Pannuti CM, Mattos JP, Ranoya PN, Jesus AM, Lotufo RFM,等。(2003)一種草藥牙膏控製菌斑和牙齦炎的臨床效果。雙盲研究。Pesq Odontol胸罩17:14 -318。[Ref。]
- 楊克爾SL,多蘭MM, Emling RC(1998)一種草藥碳酸氫鈉牙膏的實驗室評價。J診所A6-A8。[Ref。]
下載臨時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評論文章
引用:Shetty S, Thoudam B, Bose A(2015年草藥牙膏和普通牙膏對有益口腔菌群影響的比較評估-臨床微生物學研究。國際口腔健康雜誌1(3):doi http://dx.doi.org/10.16966/2378-7090.117
版權:©Shetty S, et al。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的條款發布,允許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要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