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Open Access-Sci Forschen

全文

研究文章
2011年至2016年拉丁美洲醫院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人群的特征

Paola Calvachi Prieto1、2Mónica Florez Mausa2卡米洛Andrés Hernández帕拉2María Angélica羅梅羅2Ashley Owene Bustos2Yenny Rocío Cárdenas1、2梅布爾·戈麥斯·梅希亞1埃德加附加評論1、2Andrés費利佩·布伊拉戈1、23 *

1哥倫比亞Bogotá大學醫院聖達菲基金會重症醫學和重症監護室,Bogotá
2安第斯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波哥大
3.哥倫比亞Bogotá大學醫院聖達菲基金會內科、心內科、Bogotá

*通訊作者:Andrés F Buitrago,關鍵醫學和重症監護室,聖達菲基金會Bogotá大學醫院,Bogotá,哥倫比亞,電話:+ 57 - 6030303;電子郵件:abuitrag@uniandes.edu.co


摘要

作品簡介:心血管疾病是發達國家的第一大死因,每年造成約2 500萬人死亡。在哥倫比亞也不例外,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導致了重大的病死率和醫療費用。

方法:在這裏,我們介紹了2011年至2016年波哥大聖達菲基金會大學醫院的橫斷麵數據的結果,這些數據是通過哥倫比亞心血管疾病登記冊(RECODEC)收集的。

結果:納入724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據美國心髒協會ACS分級心電圖參數進行分類:1.4%出現新左支傳導阻滯(NLBB), 37.4% ST段抬高診斷為ST段抬高型AMI (STEMI), 61.2% ST段未抬高診斷為AMI但ST段不抬高(NSTEMI)。高血壓是我們隊列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57%)。大多數患者表現為Killip I型,並被分類為I型ACS。40.2%的STEMI患者接受溶栓作為初始再灌注策略。29%的患者需要搶救性血管成形術。42%的STEMI患者接受了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溶栓和PCI的再灌注成功率分別為69%和85%。對所有NSTEMI患者進行分層並進行相應治療。

結論: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個描述哥倫比亞風險概況、再灌注和藥理學方法和結果的研究,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準確地代表我們的人口並影響我們的衛生政策。

關鍵字

心肌梗死;溶栓;血管成形術;死亡率


簡介

心血管疾病是發達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造成多達2500萬人死亡。動脈粥樣硬化和並發症如急性心肌梗死(AMI)占大多數事件[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數據,2012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為10萬分之103.9。

在哥倫比亞也不例外,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導致了重大的病死率和醫療費用。據國家統計和行政部門(DANE)報告,僅2015年就有32976人死於急性心肌梗死(AMI),占16.3%,這是哥倫比亞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3,4]。根據我國國家登記,ACS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8歲,男女比例約為3:2[5]。

急性胸痛占急診科急性胸痛的40%。15-30%的病例被診斷為NSTEMI, 5-10%的病例被診斷為STEMI,住院死亡率分別為5%和8%,6個月隨訪死亡率僅略有差異,從STEMI的12%到NSTEMI[6]的13%。

ACS可表現為不穩定型心絞痛、無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MI)、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STEMI)[4,7]。STEMI患者的主要治療策略包括使用纖維蛋白特異性藥物溶栓和初次血管成形術,這兩種方法都顯示出改善受影響血管的血流量、梗死大小、住院時間和死亡率[8]方麵的預後。在NSTEMI患者的情況下,最佳的藥物治療和有創分層和血運重建是經驗法則。所有ACS[9]患者都必須進行二級預防。

盡管其經常出現,但關於哥倫比亞人群中ACS的數據不足,其風險概況、診斷分布、治療和預後從未被描述過。

方法

這是一項觀察性橫斷麵研究,共有724例患者樣本。數據通過哥倫比亞心血管疾病登記處(RECODEC)收集,其中包括2011年至2016年期間在Fundación聖達菲波哥大急診科收治的所有AMI患者。為方便起見,抽樣是非概率的。本研究完全符合臨床研究的倫理考慮(赫爾辛基宣言),並獲得波哥大聖菲基金會機構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采用SPSS 23和Epidat 3.1進行數據分析,獲得定性變量的頻率和百分比,定量變量的集中傾向和離散度測度。沒有采取進一步的測量。

結果

對724例確診為AMI的患者進行了分析。在所有變量中,隻有兩個數據缺失:Killip類(6.4%)和患者教育程度(35.5%)。單因素分析顯示,在我們的隊列中,男性比例較高(67.1%),中位年齡為66歲。對於定量變量,重症監護病房(ICU)的平均住院時間為3天,最少1天,最多84天。非icu病房總住院時間為6天,出現並發症的患者最少2天,最多145天。

從人口特征來看,46%的人是專業人員,56.9%的人可以享受到預付費藥品,這與哥倫比亞中高社會經濟階層人口的情況相符。高血壓是我們人群中最常見的危險因素(57%),其次是血脂異常(49.4%)和糖尿病(20%),如表1 (AMI患者的既往共病和藥物)所示。關於就醫前的演變時間,33.6%的患者因症狀持續時間超過12小時而就診,隻有9.4%的患者在發病前60分鍾內就診。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以前的AMI 沒有 579 80
是的 145 20.
動脈高血壓 沒有 314 43歲的4
是的 410 56歲的6
糖尿病 沒有 579 80
是的 145 20.
吸煙 沒有 384 53
是的 335 46歲,3
沒有數據 5 0、7
血脂異常 沒有 366 50歲,6
是的 358 49歲的4
阿斯匹林 沒有 478 66
是的 246 34
氯吡格雷 沒有 658 90年,9
是的 66 9、1
Plasugrel 沒有 723 99年,9
是的 1 0 1
Ticagrelor 沒有 720 99年,4
是的 4 0, 6
他汀類藥物 沒有 490 67年,7
28 3、9
阿托伐他汀 112 15、5
辛伐他汀 19 2,6
洛伐他汀 75 10、4
β-受體阻滯藥 沒有 514 71
美托洛爾 143 19日8
比索洛爾 12 1、7
Nebivolol 13 1, 8
卡維地洛 30. 4、1
心得怡 1 0 1
作用 9 1、2
其他 2 0, 3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 沒有 610 84年,3
卡托普利 11 13日8
卡托普利 3. 0, 4
其他 11 1、5
AIIRAs 沒有 491 67年,8
坎地沙坦 15 2、1
纈沙坦 33 4、6
洛沙坦 161 22日2
Irbesartan 11 1、5
替米沙坦 13 1, 8

表1:診斷為AMI的患者既往共病和藥物(n = 724)。
AMI: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抑製劑。
AIIRAs: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

如表2和表3 (ACS患者的診斷和分類及AMI患者的分層和住院治療)所示,37.4%的患者出現ST段抬高,1.4%的患者出現新左束支阻滯,62.6%的患者被歸類為NSTEMI。271例STEMI患者中,109例(40.2%)患者接受溶栓治療,其中大多數患者使用替替普酶(82.6%)。按照當時的國際標準(從門口到針頭時間或第一次醫療接觸時間-FMC)[11],接受溶栓的患者在30分鍾內完成溶栓的比例為51.37%。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從症狀出現到出現的時間 < 60分鍾 68 9日4
1 - 3小時 170 23日,5
3 - 6小時 81 11日,2
6 - 12小時 91 12日6
> 12小時 243 33歲的6
沒有數據 71 9、8
心電圖 正常的 51 7
新ST標高 271 37歲的4
ST段凹陷或非特異性改變 50 6, 9
NLBB 10 1、4
病理性Q波 1 0 1
其他 341 47歲的1
心電圖描記的診斷 NSTEMI 453 62年,6
STEMI 271 37歲的4
Killip類 1 567 78年,3
2 58 8
3. 34 4、7
4 19 2,6
沒有數據 46 6、4
心肌梗死類型(心肌梗死的第三種通用定義)[10] 1 591 81.6
2 101 14
3. 6 0,8
4 5 0、7
5 2 0, 3
沒有數據 19 2,6

表2:ACS患者的診斷和分型(n = 724)。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STEMI
溶栓 沒有 162 59歲的8
是的 109 40歲,2
門到針時間 < 30分鍾 56 51歲,37歲
> 30分鍾 18 34歲,86
沒有數據 15 13日,76年
血栓溶解劑 溶栓酶 13 11日9
Tenecteplase 87 79年,8
溶栓 6 5、5
沒有數據 3. 2、8
並發症(溶栓組) 沒有 99 90年,8
是的 10 9日,2
再灌注成功(溶栓組) 沒有 34 31日,2
是的 75 68年,8
分層肝素
集團)
非侵入性 22 8、11
侵入性的 249 91年,88年
搶救性血管成形術(溶栓組) 沒有 77 70年,64年
是的 32 29日,36
PCI術後 沒有 158 58歲的3
是的 113 41歲的7
門到氣球的時間 < 90分鍾 40 35歲,4
> 90分鍾 70 61年,9
沒有數據 3. 2、7
成功的血管再生 沒有 17 15
是的 96 85
NSTEMI
分層 非侵入性 349 77
侵入性的 104 23
外科血管再生 沒有 659 91
是的 65 9
專屬醫療 沒有 305 42歲的1
是的 419 57歲的9

表3:AMI患者的分層和住院治療(n = 724)。

另一方麵,113例(41.7%)STEMI患者接受了PCI,其中隻有38.1%的患者在前90分鍾內進行了幹預,61.9%的患者在入院至氣囊時間之外進行了幹預。有創分層後,65例(9%)患者接受手術心肌血運重建。溶栓組再灌注成功率為69%,PCI組為85%。最常受損的血管是ADA(前降支)(38%),其次是RCA(右冠狀動脈)(30%)。在NSTEMI患者組中,約9%需要手術治療,58%需要純藥物治療。

最常見的住院並發症是急性心力衰竭146例(20.2%),其次是腎功能衰竭48例(6.6%)。20%需要機械通氣(無創12.4%),7%有心源性休克,6.4%有室性心律失常(持續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11%有出血。心血管住院患者死亡率為3.2% (n=23),非心血管死亡率為1.9% (n=14),表3 (AMI患者的事件和住院並發症)。

最後,AMI管理指南的依從性表明心髒康複組對95%的患者進行了評估。出院後,患者接受了基於β受體阻滯劑(80%)、他汀類藥物(88%)、阿司匹林(78%)、ACEI或AIIRA(61%)和醛固酮受體拮抗劑(11.6%)的藥物管理,如表4-7所示。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β-受體阻滯藥 沒有 152 20日,9
美托洛爾 384 53
比索洛爾 17 2、3
Nebivolol 39 5、4
卡維地洛 131 18日,1
其他 1 0 1
阿斯匹林 沒有 159 22
是的 565 78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 沒有 469 64年,8
卡托普利 254 35歲,1
卡托普利 1 0 1
AIIRAs 沒有 538 74年,3
坎地沙坦 28 3、9
纈沙坦 23 3、2
洛沙坦 120 16日6
Irbesartan 6 0,8
替米沙坦 7 1
其他人 2 0, 3
氯吡格雷 沒有 285 39歲,4
是的 439 60歲,6
普拉格雷 沒有 722 99年,7
是的 2 0, 3
Ticagrelor 沒有 653 90年,2
是的 71 9、8
他汀類藥物 沒有 88 12日,2
17 2、3
阿托伐他汀 532 72年,5
辛伐他汀 9 1、2
洛伐他汀 78 10、8
螺內酯 沒有 678 93年,6
是的 46 6、4
Eplerenone 沒有 686 94年,8
是的 38 5、2

表4:為出院開的藥物(n = 724)。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心髒衰竭 沒有 305 42歲的1
是的 419 57歲的9
腎功能衰竭 沒有 676 93年,4
是的 48 6、6
出血 沒有 646 89年,2
是的 78 10、8
心原性休克 沒有 674 93年,1
是的 50 6, 9
中風 沒有 718 99年,2
是的 6 0,8
SVT / VF 沒有 678 93年,6
是的 46 6、4
缺血性並發症 沒有 695 96
心絞痛 18 2、5
Reinfarction 11 1、5
機械並發症 沒有 706 97年,5
室間隔缺損 3. 0, 4
二尖瓣功能障礙 12 1、7
心律失常 沒有 655
SVT 56
VT 13
其他 沒有 690
呼吸 6 0,8
血液 4 0, 6
其他心血管疾病 2 0, 3
感染 12 1、7
其他 10 1、4
在病人死亡率方麵 沒有 687 94年,9
其他原因 14 1、9
心血管 23 3、2
SVT / VT: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

表5:事件和並發症(n = 724)。

變量 頻率 百分比(%)
Inodilators 沒有 676 93年,4
是的 48 6、6
血管加壓的 沒有 612 84年,5
是的 112 15、5
心室輔助裝置 沒有 709 97年,9
IABP 12 1、7
繞過 2 0, 3
醫學界 1 0 1
機械通風 沒有 579 80
NIMV 90 12日4
IMV 55 7、6

表6:附加治療(n = 724)。
IABP:主動脈內氣囊泵
ECMO:體外膜氧合
MV:機械通氣,有創(IMV)和無創

動脈 Post-thrombolysis PPCI
頻率 百分比(%) 頻率 百分比(%)
右冠狀動脈 28 25.6 40 35.4
動脈 7 6.4 13 11.5
前降支 41 37.6 44 38.9
後降動脈 1 0.9 1 0.9
邊緣動脈 3. 2.7 2 1.8
主幹 0 0 1 0.9
左冠狀動脈 0 0 1 0.9
沒有一個 29 26.6 11 9.7

表7:罪魁禍首血管(n = 724)。

討論

根據我們的數據,49.4%的患者被診斷為血脂異常,56.6%的患者患有高血壓,46.3%的患者曾經吸煙,2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與之前的研究相比,後者是Bogotonian人群中患病率較低的唯一危險因素,這與Jing Liu等人報道的結果接近。[12]。在中國(29%)和Roe et al.[13]在美國(35%)。血脂異常、動脈高血壓和吸煙是2015年國家衛生保健報告中波哥大及其周邊地區一般人口數據的6.3倍、2.6倍和2.7倍。

與美國國家心血管數據登記處(G-NCDR AR-G)[13]等其他登記處相似,我們20%的患者已經出現至少一次急性冠脈事件。在報告時,三分之一的患者正在接受阿斯匹林治療,9.8%的患者正在接受抗p2y12作為二級預防(93%的氯吡格雷,6%的替格瑞洛和1%的普拉格雷),與目前的處方分布一致。此外,29%的患者使用β -受體阻斷劑(68%的美托洛爾和14%的卡維地洛),47.9%的患者使用抗高血壓治療:15.7%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 32.2%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IIRA),氯沙坦是最常用的處方藥(46%),其次是依那普利(29%),這兩種藥物都由基本國民保險覆蓋。盡管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很高,但隻有32.2%的患者正在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其中80%的患者有中等至高強度的他汀類藥物處方)。

與歐洲登記[14]相比,我們隊列中從症狀出現到就醫的時間特別長,隻有9.4%的患者在症狀出現的前60分鍾內出現。多達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第1到6小時之間出現,另外三分之一在12小時後出現。這種延遲揭示了教育幹預在普通人群水平的重要性,促使早期症狀識別和尋求關注[15]。

急救服務網絡尚未在院前診斷或治療AMI,運輸時間和分流到適當機構仍然是大多數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注意力延遲的原因。因此院前纖溶和直接置管實驗室轉移仍是有待改進的地方。

STEMI患者最初接受溶栓治療的頻率為40.2% (n=109)。51.4% (n=56)的患者達到了最佳的從門到針的時間(從FMC的時間)[11]。接受溶栓的患者比例幾乎是其他登記處報告的患者比例的兩倍(英國除外,高達55%)[12- 14],並且與美國和歐洲登記處普遍報告的從門到針時間的依從性相當[11,13-16]。85.7%(87例)使用替替普酶,為最常用溶栓藥物,12.8%(13例)仍使用鏈激酶。初次溶栓後,68.9% (n=75)的患者滿足再灌注成功標準,31.1% (n=34)的患者不滿足再灌注標準,需要進行搶救性血管成形術。所有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在接下來的24-72小時內根據目前預防溶栓後血栓形成的建議對其個體風險進行有創分層[17-20]。

41.7% (n=113)的STEMI患者接受PCI作為初始再灌注策略。35.3%的患者(n=40)從門到氣球的時間保持在90分鍾以內。19.1% (n=49)患者因多種原因未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療,其中包括:超過治療窗口時間到達醫院、再灌注決定前死亡、醫療決定和診斷延誤。

我院導管室在統計期間平均每年進行500次導管術,其中約200次(40%)為急性冠脈綜合征背景下的緊急導管術。2011年57%的病例使用的支架類型為BMS(裸金屬支架),2012年34%,2013年29%,2014年31%,2015年17%。

2011年首選的血管入路是股動脈。隨著新的證據的出現,這種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2014年,放射狀入路占所有導管的60%以上,201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70%。

所有患者在支架放置後至少1年內都有DAPT -在對出血風險、共病、出血事件和抗凝血[21]適應症進行個性化分析後。

溶栓分層後冠狀動脈解剖和罪魁禍首血管識別中,ADA部位病變最多(37.7% n=41),其次為RCA部位(25.8% n=28)和回旋動脈部位(6.62% n=7)。僅1例(0.9%)患者發現後降動脈病變,3例(2.7%)患者發現邊緣鈍動脈病變,29例(26.6%)患者未發現罪魁禍首病變。

在PCI組,罪魁禍首病變主要出現在ADA (38% n=44),其次是RCA (35% n=40)和回旋(11% n=13)。在接受PCI的患者中,9% (n=11)沒有血管造影證據,而溶栓組為26.6% (n=29)。這種顯著的差異是由纖溶治療的抗血栓作用所解釋的。在處理了罪魁禍首血管後,所有急性情況下發現有多支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出院前或隨訪1個月時接受了不同的PCI治療,以治療非罪魁禍首病變。

鑒於我們機構PCI的可用性(白天完全可用性和夜間隨叫隨到反應)和對再灌注治療起始時間的堅持[17,22,23],我們通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教育會議努力提高及時反應和當前指南的依從性。針對這一點,我們已經看到早期溶栓依從性和從門到針時間依從性的逐步改善。然而,目前的研究並沒有顯示出逐年的趨勢。

對於目前臨床指南的依從性評價點,95%由心髒康複組進行了評估,在仍在醫院時就開始了第一個康複階段,這一比例優於其他登記處,如AR-G NCDR[13]。79%的患者使用β受體阻滯劑(67.1%美托洛爾,22.9%卡維地洛,6.8%奈比洛爾,3%比索洛爾),78%的患者使用阿斯匹林,77.4%的患者使用AIIRA或ACEI, 87.8%的患者使用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阿托伐他汀)。出院時阿司匹林處方頻次低主要是由於明顯的禁忌症、住院死亡、2型梗死、合並抗凝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處方錯誤。

71%的患者在出院時使用抗p2y12,最常見的處方是氯吡格雷,可能是因為它的使用經驗豐富,最近批準了其他抗p2y12。隻有6.4%的患者使用螺內酯治療心衰,5.2%的患者使用依普利酮治療心衰。我們沒有關於雙聯療法和三聯療法使用的信息,這將值得在以後的注冊中進行評估。

在住院期間,18例(2.5%)患者出現心絞痛,11例(1.5%)患者再次出現梗死。隻有3例患者(0.4%)有心室間通,12例患者(1.7%)有二尖瓣功能障礙作為缺血的機械並發症。全因住院患者死亡率為5.1%(37例),與文獻[24]報道相似。總體而言,對二級預防建議的依從性是可以接受的,但這略低於其他登記處報告的水平。此外,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的使用相對於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較低。

本研究的局限性

STEMI患者與NSTEMI患者在危險因素、治療管理、並發症或住院時間方麵無差異。

此外,我們在教育變量方麵也有損失,隻有三分之一的樣本具有教育變量,其中46%的患者是專業人士,隻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過小學教育或沒有接受過小學教育,56%的患者可以獲得預付藥物。所有可能構成明確外部有效性限製的結果。

最後,在隨訪的幾年中,在藥物洗脫支架的類型和抗血小板治療的藥物選擇方麵的建議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已逐漸被我們的機構所接受。因此,我們預計未來的統計數據會有所變化。

結論

這是哥倫比亞首次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進行描述性研究。這是一個基於當地參考中心的單中心登記冊,顯示了波哥大人群ACS管理的管理、風險概況、診斷分布、再灌注策略和時間、並發症以及對臨床實踐指南的依從性。

這裏評估的每個項目都與國際AMI記錄進行了比較,獲得了與PCI有限可用性的發展中西方社會一致的概況。我們希望,這一努力將提供有用的信息,用於在公共衛生方麵采取行動,並能夠製定側重於初級和二級預防的戰略,以及在我國人口中對這一疾病進行最佳治療。


參考文獻

  1. Beltrán J, Beltrán R, Caicedo V, García M, García E, et . (2008) Guías Colombianas De CardiologíaSíndrome Coronario Agudo Sin Elevación Del St. Rev Col Card. 15: 141-232。[Ref。
  2. 2012年世界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Ref。
  3. Perfetti DCM, Lombo CFP, Delgado EEF (2016) Estadísticas Vitales Cifras預賽Bogotá: Departamento Administrativo Nacional de Estadística。[Ref。
  4. 葉rw, Sidney S, Chandra M, Sorel M, Selby JV,等。(2010)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和轉歸的人群趨勢。英國醫學雜誌362:2155-2165。[Ref。
  5. Peterson ED, Roe MT, Mulgund J, DeLong ER, Lytle BL,等(2006)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醫院流程績效與預後的關係。295: 1912 - 1920。[Ref。
  6. Roffi M, Patrono C, Collet JP, Mueller C, Valgimigli M,等(2016)2015 ESC無持續性st段抬高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征管理指南:歐洲心髒病學會(ESC)無持續性st段抬高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征管理工作組。歐洲心髒雜誌37:267-315。[Ref。
  7. Dornquast C, Kroll LE, Neuhauser HK, Willich SN, Reinhold T,等。(2016)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區域差異。Dtsch Arztebl Int 113: 704-711。[Ref。
  8. Lesiak M, Cugowska M, Araszkiewicz A, Grygier M, Pyda M,等(2016)冠狀動脈慢性閉塞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長期預後的影響。心髒雜誌24:117-124。[Ref。
  9. 陳誌強,陳誌強,陳誌強,等。(2004)循證醫學聯合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死率的影響。發行量109:745-749。[Ref。
  10. Thygesen K, Alpert JS, Jaffe AS, Simoons ML, Chaitman BR,等(2012)心肌梗死的第三種通用定義。發行量126:2020-2035。[Ref。
  11. ESC, Steg PG, James SK, Atar D, Badano LP,等(2012)ESC st段抬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管理指南。歐洲心髒J 33: 2569- 2619。[Ref。
  12. 李娟,李鑫,王強,胡晟,王勇等。(2015)2001 - 2011年中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國peace急性心肌梗死回顧性研究):醫院資料回顧性分析。柳葉刀385:441-451。[Ref。
  13. Roe MT, Messenger JC, Weintraub WS, Cannon CP, Fonarow GC等(2010)急性心肌梗死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治療、趨勢和結果。美國大學心血管雜誌56:254-263。[Ref。
  14. Widimsky P, Wijns W, Fajadet J, de Belder M, Knot J,等。(2010)歐洲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30個國家現狀描述。歐洲心髒雜誌31:943-957。[Ref。
  15. Pride YB, Tung P, Mohanavelu S, Zorkun C, Wiviott SD,等。(2010)急性冠脈綜合征並發孤立性前st段凹陷患者的血管造影和臨床結果:trton - timi 38(通過優化血小板抑製與普拉格雷溶栓治療心肌梗死患者治療效果的試驗)亞研究。JACC心血管Interv 3: 806-811。[Ref。
  16. Widimsky P, Bilkova D, Penicka M, Novak M, Lanikova M,等(200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診於沒有導管實驗室的醫院,並隨機接受即時溶栓或院間轉移進行初次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長期結果。布拉格-2試驗的五年後續行動。歐洲心髒雜誌28:679-684。[Ref。
  17. 高瑞林,韓麗麗,楊曉春,毛建民,方文文等。(20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療經皮冠狀動脈搭橋性介入與經皮冠狀動脈初次介入的比較:一項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中華醫學雜誌(英文)123:1365-1372。[Ref。
  18. Armstrong PW, Gershlick A, Goldstein P, Wilcox R, Danays T等(2010)心肌梗死後早期戰略性再灌注研究。Am Heart J 160: 30-35。[Ref。
  19. Le May MR, Wells GA, Labinaz M, Davies RF, Turek M,等(2005)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術聯合藥物幹預與單純溶栓治療(CAPITAL AMI研究)[Ref。
  20. Aviles FF, Alonso JJ, Beiras AC, Vazquez N, Blanco J等(2004)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24小時內常規侵入治療與缺血引導保守治療(GRACIA-1):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柳葉刀364:1045-1053。[Ref。
  21. 彭洪平,陳明。STEMI患者纖溶治療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相關的出血事件:隨機對照試驗的係統回顧和薈萃分析。醫學雜誌(Baltimore) 23: e3877。[Ref。
  22. Krones R, Radford P, Cunningham C, Krones D, Haines HM(2012)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一項試點研究,比較由全科醫生領導的小型農村衛生急診科的結果與由醫生領導的次區域急診科的結果。12: 2013。[Ref。
  23. Harper RW(2010)對於症狀出現後早期出現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院前溶栓而非初次經皮介入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法。3:1093 - 1094。[Ref。
  24. Ferreira-GI, permanmayer -M G, Marrugat J, Heras M, Cunat J,等。(2008)睫毛膏(Manejo del Síndrome Coronario Agudo。Registro Actualizado)研究。一般的發現。Rev Esp Cardiol 61: 803-816。[Ref。

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研究文章

引用:Prieto PC, Mausa MAF, Parra CAH, Romero MA, Bustos AO,等(2017)2011年至2016年拉丁美洲醫院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人群的特征。clinin Res Open Access 4(3): doi http://dx.doi.org/10.16966/2469-6714.130

版權:©2017 Prieto PC等。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的條款發布,允許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要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7年11月11日

  • 接受日期:12月18日

  • 發表日期: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