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研究:Open Access-Sci Forschen

全文

研究文章
哈考特港大學教學醫院外科病房手術後傷口的回顧性研究:微生物的鑒定和發生率

Tombari J Gbeneol珍貴的Gbeneol

尼日利亞哈科特港大學衛生科學學院臨床科學係外科燒傷與整形科

*通訊作者:Tombari J Gbeneol,尼日利亞哈科特港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臨床科學係外科燒傷與整形科,電話:+ 2348033426025;電子郵件:gbeneol.tombari@gmail.com


摘要

背景:在醫院獲得的感染被歸類為醫院感染。這些感染大多與手術有關,通常發生在術後傷口部位。它也稱為手術部位感染(SSI)。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有記錄的最常見的感染手術傷口的有機體。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重點是確定在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外科病房手術後傷口敗血症中最常見的微生物。

材料與方法:這項回顧性研究在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進行,樣本量為1050名受試者(患者),其記錄跨度為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該研究涉及獲得受試者的汙染病例和分離經常感染術後傷口部位的生物體的記錄。

結果:結果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分離的微生物(28.6%),其次是變形杆菌和大腸杆菌梭狀芽胞杆菌(14.3%)、假單胞菌和克雷伯氏菌(7.1%)。

結論:因此,這項研究對於確定術後傷口敗血症的風險和可能的致病微生物是重要的。這將有助於選擇治療高危患者的預防性抗生素,從而建立一個在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使用的經驗抗生素圖。

關鍵字

術後;Wound-Sepsis;外科病房;哈考特港大學教學醫院。


簡介

宿主抵抗感染的能力決定了他被微生物汙染的結果,即他的免疫狀態。如果宿主有足夠的抵抗力,就能防止他被感染,因此盡管有機體中藏著數百萬這樣的微生物,也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或體征。宿主對微生物的抵抗力可以被增加的病毒破壞。宿主的免疫狀態下降,這可能導致這些生物體的成功入侵、建立和隨後的繁殖。當患者手術後感染,且感染與手術有關時(通常發生在術後傷口部位),稱為術後傷口敗血症[1,2]。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生物,最多的記錄,感染手術傷口部位。這是因為5%的人在所有毛發生長的部位攜帶這種微生物,而高達50%的人在鼻孔中攜帶[3,4]。它也是一種短暫的共生在手的皮膚上與假單胞菌,克雷伯氏菌而且腸杆菌屬這些物種都是在接觸水分的手上發現的,與慢性皮膚病和甲床病變有關的擦傷。

多種耐抗生素醫院的菌落繁殖的可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患者手術過程中公認的主要風險。術後某些因素會增加術後感染的可能性[5]。這些因素可分為患者相關因素、手術相關因素和醫院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增加了術後傷口敗血症的可能性,包括年齡(新生兒和老年人)、虛弱者的免疫狀態、包括類固醇和細胞毒性藥物在內的藥物以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與手術相關的因素包括:手術類型(小手術比大手術更不容易發生);手術部位是否清潔;手術技術,特別是避免過度的組織損傷,因為死亡組織是潛在的感染病灶;減少手術死亡空間,因為血腫可能在其中積聚,導致手術傷口感染。與局麻不同,深度全麻會降低免疫狀態[6]。額外的手術操作,如開放引流,假體,腸準備不充分,大腸改道,是自我誘導的傷口感染的混雜因素。手術的停留時間也是一個公認的因素,因為超過2小時的手術會增加手術傷口感染的風險。

Abayomi和Ferreira(1979)在貝寧市軍事醫院一項為期一年的外科傷口感染前瞻性研究的初步報告中,[7]提供了尼日利亞的總體傷口感染率7.63%。他強調了表麵汙染作為外科傷口感染發病機製的主要因素的重要性。培養微生物的發病率為66%金黃色葡萄球菌.40%的培養是混合的。本研究培養的常見微生物對青黴素、鏈黴素、氨苄西林、septrin和四環素耐藥。在等待敏感性報告的同時進行化學預防在手術傷口的管理中是無效的,這是有爭議的。費雷拉隨後提出,每個機構都需要設計自己的抗生素政策,並進行定期研究,以測試這種科學設計的政策的持續準確性和可靠性。

Christie(1981)[8]報告說,在一個社區內,感染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取決於有機體傳染性的毒力、疾病的潛伏期、社區成員之間的易感或免疫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條件。人類鼻咽中有許多細菌病原體。有文獻記載的研究表明,高達42%的醫院病房人員的鼻咽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自19世紀晚期以來,人們戴口罩是為了控製細菌的傳播。目前使用的許多類型的一次性口罩顯示出不同的過濾細菌的能力。研究還表明,口罩對手術室細菌總數幾乎沒有影響,但可以重新引導釋放的病原體。當操作團隊成員打噴嚏[9]時,這些功能就會顯示出來。本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在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外科病房手術後傷口敗血症中最常見的微生物。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於1986 - 1990年在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進行,為期5年。分別從男外科病房、女外科病房和兒童外科病房的登記處收集了2100名患者的數據,包括成年男性、女性和兒童。

每個病人的信息都是通過深入研究病人的病例記錄(文件夾)仔細獲得的,其中包括住院醫生在病人進入上述三個外科病房之前向診所、傷病員或轉診時的詳細記錄。研究了病人的日常狀況。術前和術後仔細觀察每一個必要的步驟。

仔細記錄術後傷口膿毒症的症狀,如發熱、手術部位過度疼痛、切口邊緣細膩壓痛、縫線及切口部位膿液排出等(膿毒症的指標)。手術過程分為潔淨組和汙染組(A組和B組)。以下表格是根據從患者檔案或文件夾中獲得的數據編製的。根據分離出的生物體采集拭子清單(表1)。製作分離出的細菌、頻率和分離百分比表。還製作了一個表,以說明清潔和汙染操作中的微生物。還製作了分離出的微生物的抗生素圖譜表(表2)。為了簡潔易懂,部分表采用圖形法進行報告(表3)。

混合增長 孤立的增長 沒有增長
孤立的有機體 孤立的有機體 孤立的有機體
拭子我 E.Col: /普羅透斯 拭子VI 金黃色葡萄球菌 棉簽X

拭子二世 E.Col: /普羅透斯 拭子七世 金黃色葡萄球菌
棉簽三世 葡萄球菌/假單胞菌 拭子八世 普羅透斯
拭子四世 葡萄球菌/ colliforms 第九拭子 Klbsiella
棉簽V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

表1:取棉簽,分離微生物。

生物 葡萄球菌。 普羅透斯 大腸杆菌 Colliforms 假單胞菌 克雷伯氏菌
藥物 8月。 + + + U U U
Flucio。 + + + U + U
創。 + O + + + +
Clox。 + U + U U U
Tarivid U + + U + U
Ceffa。 O + + U + U
Amp。 U O U U U U
9月。 O U + U U U
氯。 + + O U O U
四。 U O + U O U
Eryth。 O U U U U U
中國。 + U U U U U
環丙沙星。 + + U U + U
Peni。 O U + U + U
喉炎的症狀。 O + U + U U
磺酸基。 + U U + U +
凝塊。 U U U + U +
Cefu。 O U U U U U

表二:分離出的生物體的抗生素圖。
注意:八月=奧格門汀;Fluclo。= Fluclozacillin;gen = Genticin;Clox。=鄰氯青黴素;Tarivid;Ceffa。= Ceffadizime;Amp. =氨苄青黴素; Sept. = Septrin; Chlor. = Chloramphenicol; Tetra. = Tetracycline; Eryth. = Erythromycin; Clin. = Clindamycin; Cipro. = Ciproxin; Peni. = Penicillin; Strep. = Streptomycin; Sulfo. =Sulfonamide; Clot. = Clotoran; Cefu. = Cefuroxime. Key: + =Sensitive; O= Resistant; U = Untested.

抗生素 頻率 百分比(%)
安滅菌 3/3 One hundred.
氟氯西林 四四 One hundred.
Genticin 5/6 83.3
Tarivid 3/3 One hundred.
Ciproxin 3/3 One hundred.
磺胺 3/3 One hundred.

表3:具有更廣泛療效的抗生素的使用頻率

排除標準

術前手術部位有膿毒症的證據或剖腹手術時發現膿液,如闌尾腫塊或盆腔膿腫引流。不完整記錄的膀胱以下的口腔、肛門和泌尿生殖外科手術也被排除。術後傷口感染的持續時間是通過手術日期減去手術部位出現膿液的日期來確定的,如果膿液少於4天,則視為手術前感染。如果術前手術部位有膿毒症或開腹時發現膿液,如闌尾腫塊或盆腔膿腫引流,則拒絕記錄。

結果

表1顯示了采集的不同拭子和分離的生物。拭子“I”到“V”表示生物的混合生長範圍從大腸杆菌到變形杆菌和葡萄球菌到假單胞菌,而拭子樣本“VI”到“IX”隻表明單一生物,包括葡萄球菌、變形杆菌和Klbsiella。金黃色葡萄球菌如圖(圖1)所示,從術後創麵拭子中分離出的細菌最多(28.6%),也是從不同手術過程中分離出的最常見的細菌。它也是從清潔手術創麵分離出的單一生物,表明它是由創麵汙染外源性獲得的。在受汙染的病例中,50%為混合生長(表1),在腸切除術和闌尾切除術中各25%。

圖1:顯示從感染傷口中分離出的細菌類型和頻率的圖表。

如圖2所示,在涉及開腸的手術中,革蘭氏陰性菌占主導地位。變形杆菌和大腸杆菌總體排名第二。其他分離出來的生物是大腸菌群,銅綠假單胞菌而且克雷伯氏菌潔淨作業的微生物頻率為2,百分比為14.3%,汙染作業的微生物頻率為12,百分比為85.7%。

圖2:圖中顯示了從不同手術過程中分離出來的生物體。

討論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本研究獲得的手術後傷口敗血症最常遇到的病原體,給出了28.6%的細菌分離。道格拉斯1972年在他的係列中顯示28%,而約翰[11]在一篇外科傷口感染的綜述中指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術後傷口敗血症最常見的單一原因,在英國的大型係列中高達45%,在美國的綜合係列中高達31%[12]。在尼日利亞,Scott-Emuakpor(1970)和Montefire等人(1979)[13,14]的調查證實了上述觀察結果。

本研究中較低的發病率可以解釋為,大多數病例出現較晚,特別是作為緊急情況,因此更多的腸道共生菌占主導地位,而發達國家所做的有效清潔手術的發病率要高得多[15,16]。5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孤立於幹淨手術(疝疝)。另外50%來自汙染傷口,分別在闌尾切除術和腸道切除術中表現為混合生長。1975年,Kocher和Anke[17]在研究手術室和外科重症監護室的醫院感染問題時,發現了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綠膿杆菌而且enterococci)是最常見的醫院感染原因之一,感染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經典的醫院微生物,在培養的微生物中排名第五。在Jos大學教學醫院骨科-創傷科的傷口感染研究中,Proteus和E. coli均以21.4%[18]排名第二。在這項研究中分離出的其他生物是大腸菌群(14.3%),假單胞菌aerginosa(7.1%)和克雷伯氏菌(7.1%)。這些結果因醫院而異,正如[19,20]所研究的手術中細菌汙染對術後傷口敗血症的預測價值。他注意到,在這項研究中,腸道微生物具有較高的相對感染風險和較高的分離頻率。上述研究結果表明,手術中傷口中存在腸道微生物與隨後發生傷口敗血症的高風險相關[1,21-23]也報道了類似的結果。Kelly和Warren[23]還計算了特定生物或群體分離後後續傷口感染的相對風險,從而確定了生物的相對致病性。在細菌混合培養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腹部手術的傷口中,這在確定毒性生物時特別有用。

此外,隔離的頻率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幹淨的傷口中(50%)是顯著的。此外,在受汙染的操作中隔離腸道微生物同樣與低感染風險相關。這些發現表明了細菌接種量的重要性和宿主抗性的重要性。在清潔的傷口中出現的少量細菌可以被宿主有效地處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一定是少量出現的,並被宿主的免疫係統清除了。

目前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目前罕見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在抗生素時代之前,這是手術後傷口感染的噩夢。盡管在這個研究組中有大量的胃腸手術,但令人驚訝的是,厭氧菌並沒有被分離出來。這與Hoffman和Gierhake(1969)[24]的發現不符。相當大的技術困難與厭氧培養,特別是挑剔的厭氧生物。

此外,在10個棉簽中,一個棉簽沒有生長,9個棉簽呈陽性,56%混合生長。最常培養的微生物(葡萄球菌)。在尼日利亞等待細菌學報告的同時,對最常用的預防性抗生素青黴素和鏈黴素[25]具有耐藥性。Abayomi(1979)[8]在某綜合醫院手術傷口感染的初步報告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金黃色葡萄球菌對septrin、紅黴素、頭孢他地嗪、頭孢呋辛耐藥。對奧格門汀、氟氯西林、環丙辛和磺胺的敏感性為100%。Genticin是唯一用於對付所有分離生物的藥物,對除變形杆菌外的所有生物都有效。常見和便宜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septrin和紅黴素很少用於敏感,而非常昂貴的藥物如環丙辛,頭孢他嗪,奧格門汀則常用。

本研究與Pataky(1975)[26]報道的預防傷口感染的化學預防不是術後傷口感染的問題一致。然而,預防性外用抗生素的概念得到了充分的注意,該概念已被試驗[27,28]。

結論

本研究顯示,最常見的冒犯生物是金黃色葡萄球菌(28.6%),其次是變形杆菌和大腸杆菌和其他人。85.7%的分離生物來自汙染作業,14.3%來自清潔作業。僅用於清潔操作金黃色葡萄球菌被分離出來,說明有外源汙染。革蘭氏陰性菌主要來源於腸道切除。分離出的微生物對青黴素和鏈黴素有耐藥性,這兩種抗生素是20世紀90年代尼日利亞最常用的預防性抗生素。顯示了細菌耐藥性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此外,奧格門汀、氟氯西林、龍膽素、他維德、環丙辛和磺胺在本研究中表現出廣譜療效。

本研究的發現還提出了病原體的識別和手術類別,必須在手術時或術後早期進行適當的預防。


參考文獻

  1. Khan A.Q, Gul Ar Navi Khan, Firoz M D(2015)複合骨折術後傷口感染發生率和細菌抗生素敏感性模式。國家的。j .中國。決議6:21-26。[Ref。
  2. Kos M, Dziewa A, Ksykiewicz-Dorota A, Drop B, Kos M(2016)手術後傷口感染護理質量。波爾。J.公共衛生126:13-18。[Ref。
  3. Alebachew T, Yismaw G, Derabe A, Sisay Z(2012)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Yekatit 12醫院燒傷科患者燒傷傷口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英文版)[Ref。
  4. Cruse PJ(1975)外科手術中傷口感染的發生率。外科診所北上午55:1269 - 1275。[Ref。
  5. 王曉明,王曉明,王曉明,(2015)剖腹手術後切口並發症的影響因素。Int。拱門。中國。醫2:71 -75。[Ref。
  6. 陳曉明,陳曉明,陳曉明,陳曉明,陳曉明。(2015)酒精暴露對神經免疫功能的影響。酒精決議37:331-351。[Ref。
  7. 陳誌強,陳誌強,陳誌強,等(1979)綜合醫院手術傷口感染的初步報告。外科雜誌3:57-64。
  8. 克裏斯蒂A.B(1981)。醫院感染——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研究生博士。非洲3。
  9. Noffsinger MA, Halpern AA(1990)手術室“麵具”;它能提供什麼樣的保護?外科感染
  10. 道格拉斯D(1975)。創傷及其影響因素J臨床醫學雜誌20:88。
  11. 約翰遜EJ(1972)傷口感染。克拉夫和約翰遜合著的《傳染病的臨床概念》。威廉和威爾金斯·科伊,巴爾的摩,193-202。
  12. 蘇德哈,桑卡爾,Saradhai P(2012)手術後傷口感染分離的細菌病原菌的抗生素圖譜。今日藥物發明4:575-578。[Ref。
  13. Scott-Emuakpor MB(1970)城市醫院手術後傷口敗血症問題:手術後傷口感染細菌學。《熱帶醫學衛生雜誌》73:39。
  14. Montefiore等人(1990)。醫院傷口感染的醫院監測——來自尼日利亞伊巴丹大學學院醫院感染控製小組委員會的報告。醫學J 3。
  15. 黃曉玲,張靜琪,關等(2016)我國某醫療機構手術後傷口感染無菌和清潔敷料技術的比較。熱帶藥物研究雜誌15:415-419。[Ref。
  16. Chaitanya DK, Srihari D(2016)清潔和汙染手術中的術後感染。綜合醫學雜誌3:153-158。
  17. Kocher W, Anke H(1975)手術治療觀察中的住院問題。Zbl Chir 100: 139-145。
  18. 骨科-創傷科的奧古布丘巴HN傷口感染。中華醫學雜誌17:147-151。
  19. Otokunefor TV, Datubo-Brown DD(1990)教學醫院外科病房傷口感染細菌學。西Afr醫學9:285-290。[Ref。
  20. 王誌剛,王誌剛,王誌剛(1990)細菌汙染對術後傷口敗血症的預測價值。中華醫學雜誌19:173 -179。[Ref。
  21. Tamanna FTJ, Ahmed Z(2013)術後腹部傷口感染的細菌學研究-一個案例研究。孟加拉國醫學科學雜誌12:86 -90。[Ref。
  22. Gorbach SL, Barlet JG(1974)厭氧感染。英國醫學雜誌29:1174-1184。
  23. Kelly MJ, Warren RE(1978)手術傷口拭子在運輸介質中傳送在預測後期臨床傷口感染中的價值:臨床控製和細菌學評估。中華外科雜誌65:81-88。[Ref。
  24. Hoffman K和Gierbake FW(1969術後傷口厭氧菌感染。德國醫學星期一14:31-33。[Ref。
  25. R. Abraham Jebakumar, P. Ezhil(2017)使用單劑量術前抗生素治療非穿孔闌尾炎傷口感染的頻率。Iaim 4: 99-101。[Ref。
  26. Pataky I(1975)化療和抗生素治療的一般問題。therhung 23: 3-11。[Ref。
  27. 埃文斯C,波洛克AV(1973)預防性注射頭孢菌素減少手術傷口感染。對照臨床試驗。中華外科雜誌60:434-437。[Ref。
  28. 波洛克AV,埃文斯M(1975)聚維酮碘用於控製手術傷口感染:對局部頭孢菌素的對照臨床試驗。中華外科雜誌62:292-294。[Ref。

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研究文章

引用:Gbeneol JT, Gbeneol P(2017)哈科特港大學教學醫院外科病房術後傷口的回顧性研究:微生物的鑒定和發生率。clinin Res Open Access 3(2): doi http://dx.doi.org/10.16966/2469-6714.124

版權:©2017 Gbeneol JT。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的條款發布,允許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要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7年8月11日

  • 接受日期:8月25日

  • 發表日期:2017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