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與檢驗醫學

全文

迷你回顧
針對肯尼亞基孔肯雅熱新發病例的實用策略

戈弗雷Nattoh1 *Stanslaus Musyoki2

1分子生物學:泛非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肯尼亞
2醫學檢驗科學:基西大學,肯尼亞基西

*通訊作者:戈弗雷·納托,分子生物學:泛非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郵箱62000-00200,肯尼亞內羅畢,電話:+254 725 745 282;電子郵件:nattohg@yahoo.com


摘要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甲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引起嚴重的肌肉骨骼疼痛和急性發熱。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在印度洋沿海地區、亞洲、歐洲和其他非洲國家,以前也發生過幾起病例。2004年和2005年,肯尼亞報告在拉穆和蒙巴薩發生了基孔肯雅病毒的嚴重病例。2016年,基孔肯雅熱與霍亂一起在肯尼亞北部再次發生,導致500多人住院。這就要求有必要開展研究,以確定具有治療潛力的新分子,並發現有毒基因。除非我們找到應對這些病毒狀況的替代方法,以補充現有的控製蚊子傳播病毒的措施,否則此類疫情將不斷重演。識別潛在宿主和闡明新的毒性分子的研究可以指導識別抑製病毒複製的分子。此外,記錄流行病學、環境因素和開發替代診斷包對早期發現和采取糾正措施至關重要。過去和最近的趨勢應該為今後的研究指明方向。這類研究將增加“同一個健康”方法的價值,以控製最近和未來基孔肯雅病毒和其他對貧困社區造成嚴重健康和經濟挑戰的新出現疾病的發病率。

關鍵字

基孔肯亞熱;肯尼亞;疾病暴發;發病率

簡介

節肢動物在將病毒病原體傳播給人類和動物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1]。包含蚊子的雙翅目:庫蚊科在熱帶和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了主要挑戰,因為它們是寄生蟲和病毒性病原體的主要傳播媒介[2,3]。這些疾病的例子包括西尼羅河、黃熱病、基孔肯雅熱、瘧疾、裂穀熱和各種馬腦炎[3]。蟲媒病毒或節肢動物傳播病毒的三個主要科係包括布尼亞病毒科(包括裂穀熱病毒)、黃病毒科(包括登革病毒)和托加病毒科(包括基孔肯雅病毒[4])。這些蟲媒病毒通過受感染的埃及伊蚊和最近的白紋伊蚊的叮咬傳播[4,5]。臨床表現從嚴重的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疲勞到發熱[3,5,6]。然而,臨床表現在蟲媒病毒家族和其他疾病中是相同的,如細菌感染、痢疾、發燒和瘧疾,因此難以控製[3,6]。其他挑戰包括由於實驗室檢測有限而導致的診斷方法不佳。該疾病於1950年代首次在非洲報告,自那時以來,非洲國家和亞洲出現的若幹病例一直在上升,正如以前報告的[5]。2004年,基孔肯雅病毒在印度洋沿岸的一個島嶼拉姆再次出現[4-6]。 According to previous reports, there were 13500 confirmed cases of the virus in Lamu, which showed that more than 70% of the island population experienced the outbreak [4]. A few months later, the virus infected population in the adjacent towns of Mombasa within the Indian Ocean coast before spreading to other regions along the Indian Ocean like the Comoros [7].

基孔肯雅熱爆發

幾份報告顯示,基孔肯雅病毒感染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報告以來,已擴散到非洲、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地區(6)。早期的研究根據病毒的位置和流行地區將其分為三種基因型;其中包括亞洲基因型、東非/中非基因型和西非[7]型。盡管大多數疫情都是在印度洋沿岸發生的,但肯尼亞的第一次疫情發生在1982年[4]。經曆過這種變化的地區包括印度科摩羅島[7,8]、留尼汪島[9]、意大利[10]、亞洲部分地區[11]、法國[12,13]和非洲[14],包括肯尼亞沿海城鎮蒙巴薩和拉姆[15,16]。此外,1982年和2011年分別在肯尼亞沿海和肯尼亞東北部報告了登革熱病毒病例[4]。報告將這些暴發歸因於三種血清型,即DEN-1、DEN-2和DEN-3[4]。

2016年5月27日,有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的報告。來自為肯尼亞政府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的報告證實,在肯尼亞北部地區發生了基孔肯雅病毒和霍亂疾病的雙重爆發[17]。這導致確診的540人中有一半以上因[17]病毒感染而住院。從新病例中收集的樣本可能在解開2004-2005年發生的上一次疫情是否存在任何基因變異方麵發揮作用[4,5,16]。此外,開展評估、識別和比較陽性病例患者和健康個體之間的循環生長因子、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的研究,將有助於開發可以阻止疾病嚴重程度和進展的調節因子的策略。鑒定中和抗體也可作為該病的替代治療方法。這一領域的其他有趣研究包括對控製基孔肯雅病毒的分子機製的評估。例如,表達譜將闡明促進病情發展的分子,這可能有助於靶向複製活動的努力。開展這些研究並與有關方麵分享信息將補充現有的病媒控製戰略,以實現控製基孔肯雅病毒的單一健康方法並改進控製戰略。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了在加勒比和美國發生的基孔肯雅病傳播病例,其中大多數傳播與從已知傳播地區返回的旅行者有關[18-20]。這些報告將其稱為西半球病毒的局部傳播,在37個國家中估計有79.5萬例[18,19]。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估計,大多數感染病例來自亞洲[18,19]、印度尼西亞、太平洋和加勒比[20]。

肯尼亞新出現的風險因素和現狀

基孔肯雅病毒通過埃及伊蚊的叮咬傳播,埃及伊蚊在具有某些氣候變量[20]的環境中大量繁殖。例如,低地和具有最佳相對濕度、溫度和降雨的其他環境決定了病媒的數量,從而增加了它們的傳播。最近在肯尼亞北部的暴發表明其分布範圍擴大。通常,高海拔地區為病媒增殖和傳播提供了充足的環境,然而,與變暖相關的天氣模式的變化可以加速病媒的適應性和適應度,從而增加傳播[21]。這些進展意味著,評估基孔肯雅病和其他病媒傳播疾病的縱向分布以及基因差異的新研究可能為肯尼亞的基孔肯雅病管理提供線索。這類研究需要關注植被、海拔和氣候因素,也許研究可以評估不同地區的病媒適合度,並為其管理方法提供線索。

基孔肯雅熱的症狀和並發症

基孔肯雅這個名字源於坦桑尼亞的一個部落,他們是第一個體驗到這種熱的人[21,22]。這種情況是自限性的,非致命性的,並表現為急性和慢性[6]期。急性期患者出現關節疼痛、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發熱和皮膚[23]皮疹等臨床症狀,感染後可持續一周。在慢性階段,三分之一的感染患者可能會出現腱鞘炎、肌炎、慢性關節炎和疲勞等持續數年的症狀[6,24,25]。該病的診斷具有挑戰性,因為其臨床症狀與瘧疾和其他疾病如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相似[3,5]。肯尼亞最近的疫情是雙重感染霍亂。也許,這樣的發展為揭示發燒和細菌感染之間的聯係提供了一個有趣的研究領域。

控製及預防措施

登革熱、西尼羅和基孔肯雅熱等蟲媒病毒造成了主要的衛生問題,因為沒有針對這些疾病開發出疫苗。主要控製策略和預防措施包括控製傳播這些疾病的蚊蟲媒介[3]。與伊蚊有關的主要挑戰是它在白天叮咬。使用驅蚊劑、清除雜草和根除潛在的繁殖地點等策略是控製這種情況[3]的主要策略。其他策略包括使用具有殺蚊活性的化學物質殺死病媒發展的初期階段。然而,有報道稱其他種類的伊蚊傳播這種熱。例如,生態壓力和氣候變化最近導致白紋伊蚊(虎蚊)成為病毒的媒介[4-6]。例如,先前的研究表明,當E1糖蛋白通過纈氨酸取代丙氨酸而發生單點突變時,它會導致新的蚊子載體的傳染性增加。這種模式的轉變與傳染性的增加有關,因為A。被認為是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比最致命的病毒載體。.加強傳播策略意味著未來爆發疫情的風險可能對社會和衛生福利產生重大影響[5,6]。

結論與未來策略

氣候變化和幹旱等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加劇未來的疫情。重要的是開展研究,以發現載體和病毒基因組上突變的可能性。對來自不同暴發地區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媒介和病毒的遺傳研究將提供新的致命分子等主要信息。例如,這類研究將評估可能影響毒性的基因組成的任何變化。它還提供了在感染過程中產生的特征分子和免疫因子的基本信息,為未來的藥物設計提供線索。設計診斷試劑盒,將基孔肯雅熱與其他蟲媒病毒區分開來,對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有趣的是,研究還可以評估可能藏匿病毒的潛在宿主,並確定使這些宿主避免傳染性的分子。

確認

我們對協助本文完善的聖保羅理工大學博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的利益衝突

沒有一個

參考文獻

  1. Benelli G(2015)蚊蟲控製研究:當前的挑戰為更光明的未來。寄生菌Res 114: 2801-2805。[Ref。
  2. Paupy C, Delatte H, Bagny L, Corbel V, Fontenille D(2009)白紋伊蚊,蟲媒病毒載體:從黑暗到光明。微生物感染11:1 177-85。[Ref。
  3. Benelli G(2016)寨卡病毒的傳播:蚊媒控製的關鍵作用。熱帶生物學報6:468-471。[Ref。
  4. Ochieng C, Ahenda P, Vittor AY, Nyoka R, Gikunju S,等(2015)肯尼亞登革熱、裂穀熱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率。2007。PLoS ONE 10: e0132645。[Ref。
  5. Morrison TE(2014)基孔肯雅病毒的再次出現。病毒學報88:11644-11647。[Ref。
  6. 斯泰普斯JE, Breiman RF, Powers AM(2009)基孔肯雅熱:一種重新出現的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綜述。臨床感染雜誌49:942-948。[Ref。
  7. Sang RC, Ahmed O, Faye O, Kelly CLH, Yahaya AA,等(2008)科摩羅聯盟基孔肯雅病毒流行的昆蟲學調查,2005。中華熱帶醫學雜誌Hyg第78期:77-82頁。[Ref。
  8. Sergon K, Yahaya AA, Brown J, Bedja SA, Mlindasse M,等(2007)科摩羅大科摩羅島基孔肯亞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率,科摩羅聯盟,2005。美國熱帶醫學雜誌Hyg 76: 1189-1193。[Ref。
  9. Renault P, Solet JL, Sissoko D, Balleydier E, Larrieu S, et al.(2007) 2005-2006年法國Réunion島基孔肯雅病毒大流行。Am J熱帶醫學Hyg 77: 727-731。[Ref。
  10. Rezza G, Nicoletti L, Angelini R, Romi R, Finarelli C,等(2007)意大利基孔肯雅病毒感染:溫帶地區的暴發。《柳葉刀》370:1840 - 1846。[Ref。
  11. Kularatne SA, Gihan MC, Weerasinghe SC, Gunasena S(2009) 2006-07年在斯裏蘭卡康提同時爆發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臨床和實驗室特征的比較分析。醫學碩士研究生J 85: 342-346。[Ref。
  12. La Ruche G, Souarès Y, Armengaud A, Peloux-Petiot F, Delaunay P,等人(2010)法國大都市地區的頭兩例本地登革熱病毒感染。歐元監視15:19676。[Ref。
  13. Grandadam M, Caro V, Plumet S, Thiberge M, Souarès Y,等人(2011)法國東南部基孔肯雅病毒。出現感染情況17:910-913 [Ref。
  14. Leroy EM, Nkoghe D, Ollomo B, Nze-Nkogue C, Becquart P,等(2009)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病毒在同時暴發期間同時感染,加蓬,2007年。新發感染病區15:591-593。[Ref。
  15. Chretien JP, Anyamba A, Bedno SA, Breiman RF, Sang R,等(2007)東非沿海幹旱相關基孔肯雅熱的出現。美國熱帶醫學雜誌Hyg 76: 405-407。[Ref。
  16. Sergon K, Njuguna C, Kalani R, Ofula V, Onyango C,等(2008)2004年10月肯尼亞Lamu島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的血清流行率。中華熱帶醫學雜誌Hyg 78: 333-337。[Ref。
  17.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無國界醫生組織](2016)肯尼亞:霍亂和基孔肯雅病的雙重爆發給曼德拉的醫療服務帶來巨大壓力。[Ref。
  18. 基孔肯亞病毒,亞特蘭大(2014年)美國疾控中心,佐治亞州: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Ref。
  19. Gibney KB, Fischer M, Prince HE, St George K, Staples JE等(2011)美國基孔肯雅熱:15年病例回顧。臨床感染病52:e121-126。[Ref。
  20. Fischer M, Staples JE(2014)實地記錄:2013-2014年基孔肯雅病毒在美洲-加勒比和南美洲的傳播。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63: 500-501。[Ref。
  21. 拉姆斯登(1955年)1952-1953年坦噶尼喀領土南部省流行病毒病。2一般描述和流行病學。轉R社會熱帶醫學Hyg 49: 33-57。[Ref。
  22. Robinson M(1955年)1952-1953年坦噶尼喀領土南部省病毒病流行。一、臨床特征。轉R社會熱帶醫學Hyg 49: 28-32。[Ref。
  23. 陳永華,Lum F, Ng LFP(2015)目前基孔肯雅病毒發病機製研究小鼠體內模型的局限性。醫學科學3:64-77。[Ref。
  24. Bodenmann P, Genton B(2006)基孔肯雅熱:實時流行。《柳葉刀》368:258。[Ref。
  25. Pialoux G, Gauzere B, Jaureguiberry S, Strobel M(2007)基孔肯雅熱,一種流行性蟲媒病毒病。《柳葉刀感染雜誌》第7期:319-327。[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文章類型:迷你回顧

引用:Nattoh G, Musyoki S(2016)肯尼亞新發基孔肯雅熱的實用策略。中華臨床檢驗雜誌1(1):doi http://dx.doi.org/10.16966/2572-9578.103

版權:©2016 Nattoh G.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條款發布,該許可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發布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6年6月13日

  • 接受日期:2016年9月24日

  • 發表日期:2016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