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nical-cosmetic-dermatology-Sci Forschen

全文

病例報告

IgG/IgA天皰瘡伴纖凝蛋白1和纖凝蛋白3自身抗體,以及相關肺癌

Bunimovich YL1 *Teye K2Ishii N2何鴻燊J1橋本T2巴頓TJ1

1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皮膚科
2日本福岡久留梅市久留梅大學醫學院皮膚學係和久留梅大學皮膚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通訊作者:尤裏·布尼莫維奇(Yuri Bunimovich),醫學博士,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皮膚學係,匹茲堡第五大道3708號,PA 15213,美國,電話:412-647-4200;傳真:412-864-3734;電子郵件:bunimovichyl@upmc.edu


摘要

IgG/IgA天皰瘡是一種罕見的非典型免疫大皰性疾病,可能是天皰瘡的一種獨特形式。我們描述了一例IgG/IgA天皰瘡,其IgG抗體為纖凝蛋白1和纖凝蛋白3,IgA抗體為纖凝蛋白1,並伴有相關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強的鬆和氨苯碸治療天皰瘡成功。根據文獻回顧,IgG/IgA天皰瘡可能會有侵襲性的過程,並且相關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很高,需要早期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關鍵字

免疫球蛋白/ IgA天皰瘡;Immunobullous;多種的天皰瘡;Desmoglein;Desmocollin

簡介

天皰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疾病,其特征是對角質形成細胞表麵成分的自身抗體。兩種主要類型的天皰瘡,尋常型天皰瘡(PV)和葉型天皰瘡(PF),分別表現出抗去纖精蛋白(Dsg) 3和Dsg1的IgG自身抗體。其他不太常見的天皰瘡,如皰疹樣天皰瘡(PH)、IgA天皰瘡和副腫瘤性天皰瘡(PNP),根據其獨特的臨床、組織病理學和免疫學特征進行診斷。

IgG/IgA天皰瘡是一種非典型的天皰瘡,其特征是細胞表麵沉積有IgG和IgA以及棘皮溶解[1]。根據大約20份關於IgG/IgA型天皰瘡的報告,對於這種非典型形式的天皰瘡,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報告病例的臨床特征是相當不一致的,要麼類似於一種已確定的天皰瘡形式(PV, PF, PH, IgA天皰瘡),要麼表現出非典型的混合臨床表現[1]。雖然大多數報告的病例描述了水泡和/或膿皰性皮膚皮疹,但隻有4例有粘膜受累[1]。IgG/IgA天皰瘡的組織病理學也是多變的,可能表現為棘皮溶解,角膜下和表皮內水皰,嗜中性粒細胞或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循環IgG和IgA抗體的角化細胞表麵自身抗原主要是Dsg1和Dsg3,但在少數病例中也涉及到desmocollins (Dscs)。有趣的是,在幾乎所有的IgG/IgA天皰瘡病例中,IgG和IgA抗體的自身抗原是相同的。大約30%的IgG/IgA天皰瘡病例與惡性腫瘤相關,如肺癌[2,3],卵巢[4]和膽囊癌[5],子宮內膜[6]和胰腺腺癌[7]。

病例報告

一例65歲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氣腫病史,最近因不明免疫大皰性疾病住院。病人最初發現下背部有幾個小膿皰。他的病情在兩周內進展為三角間區、下背部和大腿出現多個膿皰和糜爛(圖1)。住院期間,他接受強的鬆1 mg/kg/天治療,改善明顯但不完全。

圖1:腹股溝,臀部和大腿有多處膿皰和糜爛。

皮膚病變活檢標本的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角膜下膿皰、表皮內棘皮溶解和真皮層淺層混合血管周圍浸潤(圖2上)。直接免疫熒光檢測角質形成細胞表麵沉積的IgG和IgA。用市售試劑盒進行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到抗dsg1抗體(ELISA指標值38,截止值<14),但未檢測到抗dsg3抗體、抗bp230抗體或抗bp180抗體。

患者被診斷為IgG/IgA天皰瘡,最初給予氨苯碸75 mg/d治療,所有皮膚病變完全消退。一年後,他的水泡和糜爛開始增多。將氨苯碸增加到200毫克/天隻能證明效果甚微,而強的鬆增加到60毫克/天。

當時進行了額外的血清分析。正常人皮膚切片的間接免疫熒光檢測到IgG和IgA抗角化細胞表麵抗體(圖2底部)。用正常人表皮提取物對患者血清IgG和IgA進行免疫印跡檢測,結果顯示對PV和PNP抗原無反應。elisa檢測真核重組人Dsg1和Dsg3, IgG抗體與Dsg1反應(指數38,截斷>20),但與Dsg3不反應;IgA抗體與Dsg1反應(OD 0.227,截斷>0.15),但與Dsg3不反應。此外,重組人Dsc1-3的elisa檢測結果顯示,IgG抗體對Dsc3具有反應性(OD值0.974,截斷值<0.12),但對Dsc1或Dsc2無反應性。患者的IgA抗體與dsc1、Dsc2或Dsc3無反應。

初次表現一年後,患者被診斷為低分化的肺鱗狀細胞癌,並轉移至縱隔、腹部淋巴結和肝髒。患者接受了三個周期的吉西他濱和卡鉑治療,同時維持200 mg/天的氨苯碸和20 mg/天的強的鬆治療,無皮膚損傷。

圖2:(上)活檢顯示角膜下膿皰、表皮內棘皮溶解和水皰下的混合血管周浸潤(H&E, x20)。(下)正常人體皮膚切片的間接免疫熒光顯示患者血清IgA抗體的細胞表麵模式。

討論和結論

我們描述了一例不典型天皰瘡,其臨床特征與IgA天皰瘡和PF重疊,符合IgG/IgA天皰瘡的定義,因為它表現為表皮棘皮溶解和IgG和IgA細胞表麵沉積。進一步檢測與Dsg1和Dsc3反應的IgG抗體和與Dsg1反應的IgA抗體。然而,IgG/IgA天皰瘡的定義有些籠統,關於它是否代表一個獨立的疾病實體[1]存在爭議。角化細胞表麵抗原的IgG和IgA自身抗體的共存似乎並不是IgG/IgA天皰瘡所獨有的,因為Mentink等人[8]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在既往診斷為PF、PV和PNP且同時具有IgG自身抗體的患者中存在Dsg1和Dsg3的IgA自身抗體。有趣的是,作者還觀察到,在大多數情況下,IgG和IgA抗體與相同的自身抗原[8]發生反應。IgG/IgA天皰瘡病例中所描述的重疊臨床特征表明存在一個天皰瘡疾病譜係,從純IgG介導到純IgA介導作為該譜係的任一極端。

大多數IgG/IgA天皰瘡病例,包括本病例,均表現出IgG和IgA抗體與同一自身抗原的反應性。目前尚不清楚這兩種Ig同型是否能識別橋凝蛋白上的同一表位,也不清楚它們是否由同型切換後的同一漿細胞克隆產生。這種Ig重鏈的克隆性重排已被描述為多發性骨髓瘤,並可能導致IgA克隆從IgG克隆中出現,反之亦然。據我們所知,在免疫大泡性疾病領域還沒有進行過此類調查。描述導致天皰瘡中出現幾種自ig同型的機製可能有助於更好地對這類疾病進行分類和診斷。

在文獻中描述的IgG/IgA天皰瘡病例中,以及本病例中,約有三分之一與惡性腫瘤相關[2-7]。這與“純”IgA天皰瘡相反,據報道,在高達20%的病例中有副蛋白缺乏症,但淋巴增殖性和實體瘤惡性腫瘤是罕見的。The IgG/IgA天皰瘡與惡性腫瘤的關係表明,所有病例都應獲得全麵的病史,在適當的情況下應考慮進行癌症篩查,特別是患有頑抗和進展性皮膚病的病例。在上述病例中,有可能是肺癌在最初表現時存在,但在一年後晚期才被診斷。

兩種自身抗原(Dsg1和Dsc3)的抗體的意義以及抗Dsc3抗體的致病作用尚不清楚。最近的報道證實Dsc3是一種腫瘤抑製因子和肺鱗狀癌的標記物[11,12]。肺癌[13]患者Dsc3表達減少與臨床預後差相關。在上述IgG/IgA天皰瘡伴低分化肺鱗狀細胞癌病例中,抗dsc3抗體的存在引發了關於抗dsc3抗體可能的致病作用的問題。Dsc3自身抗體是否有助於癌的發生或轉移?抗dsc3抗體是內部惡性腫瘤的標誌嗎?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描述帶有IgG和IgA自身抗體的非典型天皰瘡病例及其與惡性腫瘤的關係。

參考文獻

  1. Porro AM, Caetano Lde V, Maehara Lde S, Enokihara MM(2014)天皰瘡的非經典形式:皰疹樣天皰瘡,IgA天皰瘡,副腫瘤性天皰瘡和IgG/IgA天皰瘡。文胸皮膚醇89:96-106。[Ref。
  2. Chorzelski TP, Hashimoto T, Nishikawa T, Ebihara T, Dmochowski M, et al.(1994)罕見的棘溶性大皰性皮膚病與瘤變和抗牛脫脂蛋白I和II的IgG和IgA抗體相關。中華醫學會皮膚雜誌31:351-355。[Ref。
  3. Cetkovska P, Komorousova M, Lomicova I (2014) IgA和IgG抗體天皰瘡合並肺癌的治療。皮膚病雜誌27:236-239。[Ref。
  4. Kowalewski C, Hashimoto T, Amagai M, Jablonska S, Mackiewicz W,等(2006)IgA/IgG天皰瘡:一種新的非典型天皰瘡亞型?皮膚性病雜誌86:357-358。[Ref。
  5. Maruyama H, Kawachi Y, Fujisawa Y, Itoh S, Furuta J,等。(2007)IgA/IgG天皰瘡抗粘連蛋白1自身抗體陽性。中華皮膚病學雜誌17:94-95。[Ref。
  6. Lane N, Parekh P (2014) IgG/IgA天皰瘡。中華皮膚科雜誌36:1002-1004。[Ref。
  7. Santiago-et-Sanchez-Mateos D, Juarez Martin A, Gonzalez De Arriba A, Delgado Jiménez Y, Fraga J,等(2011)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IgG/IgA天皰瘡伴IgA和IgG抗粘連蛋白1抗體:兩例報告。中華皮膚科學雜誌25:110-112。[Ref。
  8. Mentink LF, de Jong MC, Kloosterhuis GJ, Zuiderveen J, Jonkman MF,等(2007)尋常型天皰瘡、葉型天皰瘡和副腫瘤型天皰瘡中抗粘凝蛋白1和3的IgA抗體的共存。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雜誌156:635-641。[Ref。
  9. Thiele B, Kloster M, Alawi M, Indenbirken D, Trepel M, et al.(2014)外周B係細胞的下一代測序確定了多發性骨髓瘤中的循環克隆型細胞池。血123:3618 - 3621。[Ref。
  10. 阿斯特N, G Fumo, Pinna AL, Biggio P(2003)與單克隆IgA γ病相關的角膜下膿皰型IgA天皰瘡。中華皮膚科學雜誌17:725-727。[Ref。
  11. 莫妮,李麗萍,李麗萍,等。(2009)肺非分化大細胞癌中鱗狀上皮分化的新標誌物—纖凝蛋白-3。Mod Pathol 22: 709-717。[Ref。
  12. 崔濤,陳勇,楊玲,Knösel T, Huber O,等(2012)p53靶基因纖凝蛋白3通過抑製EGFR/ERK通路在人肺癌中發揮新型抑癌因子的作用。致癌33:2326 - 2333。[Ref。
  13. 崔濤,陳勇,楊玲,Mireskandari M, Knösel T,等(2012)地莫柯林斯對人肺癌診斷和預後的影響。中華醫學會臨床病理學雜誌65:1100-1106。[Ref。

在此下載臨時PDF

PDF

條信息

Aritcle類型:病例報告

引用:Bunimovich YL, Teye K, Ishii N, Ho J, Hashimoto T,等。(2016)具有纖凝蛋白1和纖凝蛋白3自身抗體的IgG/IgA天皰瘡與相關肺癌。J臨床美容皮膚素1(1):doi http://dx.doi.org/10.16966/2576-2826.102

版權:©2016布尼莫維奇YL,等。這是一篇開放獲取的文章,根據創作共用署名許可協議(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發布,該協議允許在任何媒體上不受限製地使用、分發和複製,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來源。

出版的曆史:

  • 收到日期:2016年9月29日

  • 接受日期:2016年10月19日

  • 發表日期:2016年10月24日